虛擬空間設賭局 涉資竟超百萬元
潘集警方破獲淮南市首例微信紅包賭博案
微信搶紅包,大家均習以為常。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日常小游戲,卻成了某些人的斂財工具,甚至演變成了賭博。近日,潘集公安分局治安大隊破獲了一起微信紅包賭博案件,該案涉及人員眾多,玩法奇特,據警方初步統計賭資竟達一百多萬元。
群眾舉報
2017年6月1日,潘集警方接到群眾徐某舉報,徐某稱自己經朋友介紹,進入這個叫“怡紅院”的微信紅包群,看到別人發紅包,猜中獲得幾十倍的返利,便覺得這種微信賭博方式好玩,賺錢也快。一開始,自己總是贏得多,輸得少,但幾天之后,情況突變,自己不斷輸錢,他不甘心,于是就不斷地加大投注,想把輸的錢再次贏回來,誰知,短短的十幾天,十幾萬賭資就在不知不覺中蒸發掉。
接到群眾報警后,潘集公安分局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要求該局治安大隊迅速偵破。2017年6月2日,分局治安大隊立刑事案件進行偵查。
游戲規則
通過連續幾天走訪調查,民警逐漸掌握了這個微信紅包群的游戲規則。據該分局治安大隊相關負責人介紹,在2017年5月中旬,蘇某某從網上購買一部蘋果6p手機并安裝具有自動搶紅包功能的“機器人”軟件,他與陸某在網上建立“怡紅院”微信紅包群,蘇某某的妻子韓某為其提供手機、銀行卡等供其結算賭資。他們共建立了九個搶紅包群,每天分兩個時段進行賭博,下午2時至5時,夜間11時至次日凌晨2時,群主規定,群成員發紅包金額為每個包30-300元不等,分5-6個包,發包者只發不搶,群主開包,群主有六個微信號同時搶,發紅包者猜紅包尾數的數字,猜中其中1個紅包的尾數,獲2倍賠付,猜中2個紅包尾數獲5倍賠付,猜中3個紅包尾數獲20倍賠付,最后由該群內財務號進行微信轉賬賠付。
蘇某某等人利用“怡紅院”微信紅包群,采取“發紅包、猜尾數”、設定賠率的方式,邀集許某、陳某、楊某、劉某某、李某某、田某某等六十余人,聚眾賭博,涉案賭資達一百多萬元。同時蘇某某還擁有多個微信號在群里營造賭博氣氛。該治安大隊相關負責人說,一個群,晚上大概能發兩三百個紅包,粗略一算,一晚上的紅包流水,少則一萬多元,多則幾萬元。調查下來,這是一個利用微信功能,開設賭場,進行賭博的一個微信紅包群。在淮南是第一起。
經過前期偵查,民警基本摸清了這個以搶紅包為幌子的賭博微信群的組織人員,并掌握了嫌疑人蘇某某、陸某、韓某等人的身份信息。蘇某某和陸某今年均29歲,兩人無正當職業,曾有多次犯罪前科,整日沉迷網絡賭博游戲,相繼輸掉幾萬元,又無經濟來源,兩人便商量自己建一個利用微信紅包賭博的群來牟取非法利益。
疑犯落網
通過數日海量網絡數據的排查,民警逐步將電子證據固定,抓捕時機成熟,潘集公安分局負責人一聲下令,民警立刻展開抓捕行動。2017年6月2日下午3時許,犯罪嫌疑人蘇某某、韓某在潘集區田集街道一小區落網;2017年6月16日,另一犯罪嫌疑人陸某在潘集鎮被擒。2017年7月6日,犯罪嫌疑人蘇某某、陸某被潘集區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參與賭博的許某、陳某、楊某某、劉某某、李某某、田某某等六十余人被治安處罰。
7月18日,該起聚眾賭博案件被潘集警方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辦案民警介紹,在微信群里發紅包,“如果是朋友間的小額互發,沒有營利性質的,可視為贈予,不涉及違法,但如果以營利為目的搶紅包群,就涉嫌聚眾賭博。”在此也提醒廣大市民:年輕人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貪玩,去參加各種形式的微信紅包賭博、網絡賭博,因為大家很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
(通訊員 彭博 記者 冉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