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舞臺搭在田間地頭,把文化大餐送到村民家門口,用一曲曲歌將黨的十九大描繪的新時代新征程唱出來,用一支支舞將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跳出來。4月24日,由市文廣新局、淮南藝術劇院組建的“心手相牽共奔小康”脫貧攻堅宣傳文藝小分隊分別走進壽縣炎劉鎮石埠村和正陽關鎮,將一場精心編排的文藝演出奉獻給當地的村民。
在石埠村新建的農民文化樂園,村民們早早就來到演出現場,不少人邊看邊用手機現場拍攝錄像,有的還和著節拍輕輕地哼唱。一首《圓夢中國》唱出了不少村民的心聲,自2016年以來,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就連村民的業余文化生活也比以前豐富了起來。村里新修的水泥主干道兩側種滿了綠植,方便了村民出行;新建的黨群服務中心和農民文化廣場讓村民辦事健身娛樂有了新去處;每到傍晚,村民們也和城里人一樣跳起了廣場舞,在老少共融之家里,老人和孩子們或看書、或下棋,共同展望新生活。一曲器樂獨奏《琵琶語》美輪美奐,現場村民陶醉其中,還有人錄制下來做成了手機鈴聲。舞蹈《古典與時尚》將兩種不同風格碰撞在一起,擦出了新時代的火花,也點燃了村民們追求美好的激情。村民顧成章看完節目后,高興地說:“早就盼著這場文藝演出了,演得真好!過去咱們村是貧困村,但近兩年老百姓的生活也漸漸好了,村里的變化也越來越大,我們脫貧更有信心了!”村黨總支書記王祥樹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石埠村區位優勢差,易澇易旱。從2016年開始,市委市政府和相關部門加大了對村里的幫扶力度,村容村貌日新月異,農業發展項目越來越多,村集體經濟從過去一年不足兩萬元,到如今一年超過了15萬,讓村干部的腰板也硬起來了,幫助村民脫貧就更自信了。”王祥樹表示,村里登記在冊的貧困家庭有130戶,374人,2017年已脫貧61戶,204人,今年底還將脫貧56戶,135人,把貧困村的帽子徹底摘掉。
在正陽關鎮羊石廣場上,聽說市里來了宣傳文藝小分隊,不少村民紛紛打起來電話:“快來廣場上看節目了,市里來的,歌唱得好,舞跳得棒!”一曲《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村民們聽得心潮澎湃,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只要大家戮力同心、團結奮斗,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每一位村民都不會掉隊,大家勁往一處使,為脫貧致富奔小康出一份力。參與此次演出的演員汪喆表示,大家精心編排的一場文藝演出希望給老百姓帶來精神文化的享受,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正陽關鎮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在全社會的大力支持和幫扶下,全鎮5209位貧困人口中已有3109人實現脫貧目標。但物質脫貧十分關鍵,精神文化同樣重要。此次脫貧攻堅宣傳文藝演出走進正陽關,把黨的脫貧攻堅政策、黨的富民政策和文化理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送到村民家門口,使廣大村民備受鼓舞,更加堅定信心。在脫貧奔小康的偉大征程中,一個不能少,一戶不能落,堅決如期實現“人脫貧、村出列”的脫貧攻堅目標。
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共同富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戰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任務和標志性指標。近年來,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講話精神,不斷增強使命感、緊迫感、責任感,確保到2018年底全市貧困村、農村貧困人口在現行標準下實現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脫貧路上,文化不可忽視。把文化惠民擺在重要位置,堅持文化脫貧和物質脫貧互助共推,統籌推進,筑牢農村文化之基,補足精神信仰之鈣,引領脫貧發展之舵。
為進一步發揮好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的精神引領作用,由市文廣新局主辦、淮南藝術劇院承辦的“心手相牽 共奔小康”——淮南市脫貧攻堅宣傳文藝演出活動,旨在以文藝演出方式宣傳黨的農村政策和扶貧政策,進一步豐富我市農村群眾文化生活,使廣大群眾切身感受黨的精準扶貧政策的關懷和溫暖,教育引導廣大村民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為脫貧攻堅工作助力加油。本次演出活動還將在其他貧困村持續開展,總共計劃10場演出。
下一步,市文廣新局將充分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性,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創造和演出更多好的脫貧攻堅文藝作品,謳歌脫貧典型,講好脫貧故事,凝聚脫貧正能量,努力在全市上下營造出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文化氛圍,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有力的精神文化支撐。
圖一:歌舞《美麗中國夢》
圖二:器樂二重奏《卡薩布蘭卡》
圖三:歌舞《草原女民兵》
圖四:獨唱《最美是你》
圖五:正陽關鎮的老鄉們
(記者 李舒韻 焦孝誠 編輯 湯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