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摧毀人心的惡魔,但是當它兩次降臨壽縣壽春法庭副庭長李璐身上時,“微笑”與“群眾利益”是反擊它的利劍,讓它四散消弭。在扎根基層一線20多年的時間里,李璐用累計辦案2000余件的數量,年均調解率70%以上的質量,無一錯案、無一上訪案件的考量,用信念和擔當架起一座法律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李璐,詮釋著一個平凡工作者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也閃耀出淮南市道德模范的榜樣光芒。
心系群眾 病痛中堅守崗位
1990年,懷著對法官職業的無限熱愛,23歲的李璐走進了壽縣法院,從書記員一直到壽春法庭副庭長。
“每天一上班,就有當事人在等著,我就想把每一個案件都處理好,讓當事人滿意。”這是李璐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樸實無華但一片冰心。早在2012年上半年,李璐就時常感到身體不舒服,腹瀉嚴重,家人勸說趕緊檢查,她總以工作忙為由推遲,說等等再去吧。直到2012年12月,病情加重,身體再也支撐不住時,她才到醫院做檢查,結果查出患有結腸癌。醫生埋怨她為工作不要命了,為她緊急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慶幸的是手術很成功,把李璐從死亡的邊緣拉了回來。
醫生叮囑她術后一定要好好休息,按時化療,但一想到群眾企盼、焦急的眼神,李璐躺不住了。休養沒多久,她又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和大家一比一分案件、辦案件,從不叫苦叫累。
由于工作壓力太大,加之休息不好,2013年8月,李璐又被查出患有淋巴癌,這次不得不遠赴北京進行化療、放療。每次一化療李璐便惡心、嘔吐不止,化療結束回到家還在嘔吐,連續幾天飯咽不下一粒、水吞不下一滴,讓李璐痛不欲生。可即便如此,李璐心里仍放不下工作,放不下群眾。身體稍好點后,李璐仍堅持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和同事們一起送達法律文書、開庭、接待當事人。
“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滿懷深情。”為了方便群眾,李璐經常深入鄉村,走街串戶,深入到田間地頭辦案,為群眾排憂解難。不管是婚姻家庭、相鄰權,還是老人贍養、簡單債務,或是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等糾紛,無論什么案件,只要群眾找到李璐,她都盡自己所能做到事實清楚、程序合法、說理明晰、裁判公正,成為屢獲贊譽的“優秀法官”。
微笑工作 傳遞法律溫情
笑容是李璐拉近與當事人之間關系的“催化劑”。她笑起來,如月牙兒一般,瞬間暖化了當事人的心,也為當事人解開了一個個心結。群眾被她的微笑感染,親切地稱呼她為“微笑法官”。
20多年的基層法庭工作中,李璐接觸最多的就是老百姓。“我們見過不少當事人,都是來的時候怒氣沖沖,走的時候心平氣和。”同事們說,李璐見人總是微笑,以親切耐心的態度讓當事人平息怨氣,她為法律賦予溫度,讓百姓感受真情。
樂觀、堅強的性格讓李璐堅強面對病魔,不離工作崗位,把工作視為與病魔抗爭的最好良方。近兩年,李璐的病情相對穩定,除了例行檢查,李璐仍在崗就位和大家一起辦案。“讓群眾帶著怨氣來,帶著滿意走。”這是李璐追求的目標,經她調解的案子,沒有誰不服氣的。李璐說,很多適合調解的糾紛,她都要盡力去調解。把雙方或幾方爭執的問題講在明處,擺在桌面上,讓當事人主體互換,引導雙方找出各自的矛盾糾紛“利益”分歧點,啟發雙方樹立互諒互讓、你謙我敬的良好美德。
扎根基層,無悔付出,李璐以她特有的柔韌與堅強,表達出對法律事業最樸素的熱愛。(記者 廖凌云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