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臺縣關店鄉民和社區,花季女大學生劉蔚休學照顧癱瘓父親的故事廣為流傳。當厄運襲來,劉蔚在學業和親情之間選擇了后者,詮釋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孝道。
今年21歲的劉蔚出生在一個四口之家,爸爸、媽媽還有一個孿生弟弟。小時候,母親帶著弟弟在杭州打工,劉蔚和父親在家,父女倆的感情十分深厚。2013年,劉蔚通過努力考取了杭州師范學院幼兒教育專業,開始享受快樂的大學生活。
生活中的不幸有時會驟然而至,讓人猝不及防。2015年6月21日那天恰好是父親節,晚上,爸爸的同事打來電話告訴劉蔚,其父腦出血,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
劉蔚蒙了,第二天便趕回家,但是爸爸剛做完手術被送進了重癥監護室,直到第四天才被允許探視。當劉蔚看到爸爸身上插著各種醫護設備的時候,她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
在重癥監護室待了16天后,爸爸終于醒了過來。轉到普通病房后,媽媽必須帶著弟弟回到杭州打工掙錢,此時的劉蔚面臨著人生的重大抉擇,是繼續學習,還是照顧爸爸?那一晚劉蔚輾轉反側,雖然留戀校園生活的美好,但是第二天,劉蔚毅然給學校打了電話,委托媽媽去給她辦理休學手續,獨自承擔起照顧爸爸的重擔。
每天,劉蔚很早就起床給爸爸喂飯、喂藥,幫他翻身、按摩。經過一段時間的悉心照顧,爸爸可以靠著被子坐起來了。出院以后,她咬咬牙給爸爸買了一個醫院同款病床和輪椅,每天都推著爸爸出去曬太陽,讓他盡快恢復。一個瘦弱的小姑娘想把父親弄上輪椅可不容易,每天幾次對于劉蔚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她都會累得汗流浹背。爸爸大小便不能自理,劉蔚就在爸爸的床前支起了一張小床,24小時陪著他。
一年多的時間里,劉蔚從來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每隔一段時間,她還要帶著爸爸去做理療、換藥、買藥,醫生的每一次叮囑她都記在心頭,她用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來爭取爸爸哪怕百分之一的康復希望。那段時間,爸爸的心情不好,常常發脾氣,劉蔚氣哭多次,但轉過身又擦干眼淚,笑靨如花地面對爸爸。一年多以后,爸爸終于可以站起來了,這讓劉蔚慢慢看到了希望。
生活上咬牙克服,經濟上更是難上加難。全家的生活費和治療費用全靠父親的病養工資和母親打工掙錢補給,這讓她經常捉襟見肘。自強的劉蔚又在2017年找了一份工作,每個月1000塊錢,雖然需要一邊工作一邊照顧父親,很是辛苦,但是她無怨無悔。
回想照顧爸爸的3年多時間,劉蔚很感慨,看著爸爸身體一天天好起來,劉蔚特別開心。有人問她,為此放棄學業是否后悔,她笑著說:“只要爸爸在,我就有希望!
談到以后的打算,劉蔚希望自己能夠重返校園,完成學業,在未來的某一天,走上三尺講臺,把知識傳播給每一個可愛的孩子。
圖:劉蔚在照顧爸爸(圖片由本人提供)(記者 付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