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遍地無人掃 門禁大開車亂停
年后一上班 居民凌亂了
小區是城市“細胞”,其環境如何不僅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影響著城市形象。近段時間,居住在田家庵區東苑東區的居民紛紛致電淮河早報、淮南網,稱由于物業不作為,導致該小區從年初七開始就被垃圾“包圍”;近幾天物業把小區公用照明全部剪斷,致使居民每晚摸黑回家,日常生活和出行受到嚴重影響。
垃圾桶個個“超負荷”
21日上午9時許,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東苑東區,一進大門就看到小區內的環境很是糟糕,綠化帶里、路面上到處都能看到白色垃圾。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小區內走了一圈,發現所有的垃圾桶都“超負荷”,桶四周也堆放了不少垃圾,甚至物業公司門口也有不少生活垃圾。垃圾充斥著每個角落,讓整個小區看上去臟亂不堪。
據介紹,該小區共有千余戶居民,其中高層住戶兩百多戶,從年初七上班后,小區內的衛生就無人打掃了,垃圾也無人清運,導致小區整日被垃圾“包圍”,且臭味熏人。“幸虧現在天氣寒冷,還沒有招來蚊蠅和污染。一旦天氣轉暖,產生的臭味和蚊蠅,能不對大伙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嗎?”采訪中,一位居民氣憤地說道。
道路泥濘綠化損毀
此外,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發現,小區內的路面已常年失修,不僅坑洼不平,且存在脫漿、龜裂、大面積露骨等現象。尤其是靠近小區北門的37和38號樓,通往樓道的小路凹陷、斷裂,且泥濘不堪、積水不下。居民稱,小區建成十多年了,可小區內的道路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修繕。“尤其是前段時間,物業開挖道路,維修下水管道,管道修好后,路面卻遲遲沒有修復,導致我們每天回家都要行走于泥濘之中,非常不便。更氣人的是,下水管道鋪好后,我們這棟樓的下水反而沒有之前通暢了,連化糞池都經常出現滿溢的現象。”一提起這些,38號樓居民就一肚子火。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還發現,該小區的綠化損毀非常嚴重,大面積的綠化帶不是被亂停的車輛碾壓,就是被物業鏟平,成了黃土一片的泥濘地帶;還有一部分綠化帶被圍擋了起來,里面雜草叢生,看不到一點綠化的影子。小區道路兩邊,一些成年的大樹被從根部鋸斷,只留下光禿禿的樹樁。據居民稱,這些大樹是被物業鋸斷的,說是修剪樹枝,可誰家修剪樹枝是從根部鋸斷的呢?
在小區北門不遠處有兩處面積不小的停車場,據稱,這兩處原先是小區的公共綠地,后來被物業擅自鏟平,建成了停車場。
小區門禁形同虛設
采訪中,居民們還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反映,該小區共有兩個大門,也都設置了升降桿;可北門雖有門衛,升降桿卻從未放下過;而南門從未設過門衛,升降桿也只在白天發揮功效,一到了晚上就高高升起,成了開放式小區,外來人員和車輛隨意進出。
小區門禁的形同虛設導致了車輛亂停亂放現象十分嚴重,綠化內、人行道上、道路邊隨處都能看到亂停的車輛,讓原本就臟亂的小區更加糟心。
業主物業各有說法
東苑東區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采訪中,小區業主委員會的成員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該小區一直是由淮南市房開集團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管理的,之前雖然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居民和物業之間的矛盾并沒有這么嚴重。自從去年物業公司換了一批管理人員后,小區內的環境變得越來越糟,居民們無奈之下成立了業委會。經過半年多的籌備,今年1月29日業委會正式成立,2月1日業委會給物業下了一份整改告知書。“大概是因為這份告知書,物業就撂了挑子,大年初七剛上班,我們就看不見保潔人員的身影了。期間業委會和居民多次到有關部門反映,可物業卻一直不作為。”
對于業委會的說法,東苑東區物業辦也給出了自己的理由,稱一直以來該小區就有很多業主不交物業費,且業委會在下發的整改告知書里提出讓業主不交納2019年物業費,這導致物業無法正常運轉。“業委會的這種做法違反了物業相關規定,我們多次要求其改正,可業委會仍舊我行我素。”對業委會所稱的不作為,物業辦反駁道,從去年5月進駐小區后,物業辦就投入資金對小區內的衛生死角進行整改,今年還申請了維修資金,準備對小區道路、綠化進行修繕,改善小區環境。
針對物業的解釋,業委會相關負責人稱,這是物業公司自己理解錯誤,業委會只是履行監督責任,讓物業公司在30日內按照之前簽訂的物業管理服務合同進行整改,整改期間業主暫緩交納物業費。可一旦物業公司整改完畢,業委會也會督促業主交納物業費的。“而且小區有一部分業主已交納過了物業費,物業公司不能以此為理由拒絕提供物業服務,這不僅違反相關規定,也傷害了交費業主的利益。”
媒體協調促進問題解決
隨后,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來到了淮南市房開(集團)有限公司,向辦公室負責人反映了東苑東區存在的問題,希望該公司能督促物業盡快解決小區垃圾清運和公用照明問題。辦公室負責人表示,會立即向公司領導匯報,積極促進問題解決。
截至發稿前,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淮南市房開集團物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獲悉,物業已對小區內的垃圾進行了清理、清運,公共照明也已恢復如初。
圖一:小區垃圾無人清運。
圖二:小區道路泥濘不堪。(記者 柏雪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