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集實驗區整區推進“三變”改革紀實
“首次分紅大會,俺就領到了3540元紅利,資金變股金就是好!”今年春節前夕,毛集實驗區焦崗湖鎮臧巷村村民臧孝奎隱藏不住滿臉的喜悅,他感覺到金融扶貧讓他脫貧致富更有底氣了。
半年之前,臧孝奎將扶貧小額貸款入股加入了淮南市昌昱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淮南市永冠瓜蔞種植家庭農場,沒想到當年就嘗到了甜頭。在臧巷村,村支“兩委”還將1800畝湖灘地通過股份合作治理,徹底盤活了集體資產,每年為村集體增加了90多萬元收入,為鄉村振興夯實了堅實基礎。
“一棋落定,滿盤皆活。”農村、農業、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17年以來,毛集實驗區通過積極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三變”改革,農民財產性收入不斷增加,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涌現出了毛集鎮中心社區、夏集鎮路崗村、焦崗湖鎮臧巷村等一批改革典型。截至目前,全區43個村居全部完成了“三變”改革任務,共清理核實資產50641.86萬元,界定成員數11.629萬人,量化股權308.5萬股,發放股權證書30884本。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毛集實驗區自成立以來在該區廣為流傳的一句俗語,這句話本身就凝聚了實驗區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和革故鼎新的突破精神,為人們津津樂道。如今,毛集實驗區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區、全省“三變”改革整體推進試點區,按照“先易后難、規范流程、示范引領、全面推進”的思路,真抓實干,全力推進。全區43個村居在摸清可變資源資產資金的基礎上,立足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采取內引外聯、扶持培育等方式,與承接主體開展合作,建立股份化的合作經營、“保底+分紅”的利益聯結等機制,一場轟轟烈烈的“三變”改革在毛集大地呈現壯美氣象。
毛集實驗區把“三變”改革作為鄉村振興的“總抓手”,按照“政府為主導、政策為引領、資金為保障、平臺為基礎、典型為帶動、督導為利劍”的要求有序推進,遍地的資源活化生金,分散的資金匯聚成力,傳統的農民化身股東,農業農村發展煥發出新的活力。該區在“三變”改革中形成了“三型”模式,土地股份型,即在自愿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農民以土地承包經營權等生產要素,評估折價后投資入股經營主體,農民作為股東采取“保底+分紅”模式獲得收益分紅。該區市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5家,市級以上企業聯合體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86家,家庭農場120家;資源股份型,即將集體擁有的林地、“四荒”地、水面等資源要素評估作價,入股到經營主體,按股比獲得收益分紅,該區實現規模土地流轉面積5.2萬畝,盤活集體土地0.5萬畝,水面0.8萬畝,新增了產業結構面積1.2萬畝,促進了現代農業發展,2018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3.66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改革前增長1245元;資金股份型,即試點村將各級財政投入到農村的財政涉農項目資金和村集體申請到的財政專項扶持資金,量化為村集體持有的資金,集中投入到經濟效益好的經營主體,按股比獲得收益分紅。全區共整合涉農項目資金1830萬元,撬動社會資本1.5億元,參與“三變”改革,激活了生產要素。發展農業產業項目69個,實現農業經營收入6.2億元,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該區集體資產已從“共同共有”到“按股共有”轉變,農民的獲得感明顯增強,真正實現了集體成員“身份清、資產清、股份清、權利清”。2018年,全區村級集體增收492.6萬元。“‘三變’改革壯大了集體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助推了精準扶貧,密切了干群關系。”在談到“三變”改革取得的成效時,毛集實驗區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下一步該區將繼續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積極探索村集體經濟的有效經營模式,描繪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記者手記】 毛集實驗區集體資產從“共同共有”轉變到“按股共有”,農民的獲得感明顯增強,真正實現了集體成員“身份清、資產清、股份清、權利清”。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內涵是“股”、關鍵是“變”、重點是“產業”。(通訊員 徐瑞成 記者 劉銀昌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