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鳳臺縣淮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葡萄采摘園生機盎然,大棚里的葡萄枝椏整齊排列,錯落有致,晶瑩剔透的無核葡萄掛滿枝蔓,十分誘人,一對夫妻將一串串葡萄剪下放進身邊的竹籃里,臉上露出豐收的喜悅。這是鳳臺縣丁集鎮農民沈傳清夫妻在自家葡萄園里采摘葡萄的鏡頭。
近幾年,沈傳清潛心學習鉆研農業科學技術,大力發展優質葡萄、酥瓜等特色種植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帶動周圍貧困群眾共同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他種植的夏黑、醉金香等優質葡萄在該縣舉辦的首屆優質葡萄評比大賽中榮獲二等獎;他栽培的酥瓜在淮南市舉辦的優質西甜瓜大賽上,連續兩年被評為酥瓜組二等獎和三等獎。
1996年沈傳清高中畢業后,當了一名煤礦工人,一晃20年過去了,沈傳清看到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2015年,他毅然辭去了煤礦上的工作,萌生了返鄉創業的念頭,多方咨詢創業政策。在一次同學聚會上他得知有一位老同學在合肥種植葡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對他觸動很大,通過對市場進行了一番考察,他決定發展優質葡萄種植,經過參加縣農廣校的培訓學習和到蕭縣、合肥大圩、浙江等地的考察學習,他又把目光轉向葡萄采摘項目上。說干就干,在鄉村干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協調幫助下,2016年初他流轉土地50畝建起了大棚。投資50多萬元,購買水泥桿子、塑料薄膜、鋼絲、有機肥等。從浙江引進了2300余株夏黑、醉金香、玫瑰香等無菌葡萄苗,建起了傳旭家庭農場,優先吸納貧困戶進場勞動。
一份辛勞,一份收獲。沈傳清在果樹栽培過程中大量施用有機肥、生物藥劑、利用人工除草,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量,葡萄成熟后皮薄肉厚、多汁味甜,吸引了周邊眾多村民前來采摘和外地客商爭相訂購,葡萄園內人流不息,收益豐厚。同時,該農場還用種植的葡萄自釀“零添加、無公害”葡萄酒,并包裝成瓶成盒,游客在葡萄園觀光采摘后,還可購買些園里自釀的葡萄酒,帶回家給親朋品嘗。這不僅使周邊市民休閑采摘有了好去處,還為沈莊村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了進一步攻克種植技術上的難題,把特色產業做強做大,在縣科協的牽頭和支持下,沈傳清積極和安農大合作,高薪聘請技術老師實地指導,使他很快掌握了葡萄栽培技術,更增添了他發展特色產業致富的信心和熱情。
縣扶貧工作隊把該葡萄采摘園作為扶貧產業項目,縣文廣體局把葡萄采摘觀光園列為扶貧示范基地。目前,該基地已為16戶有勞動力的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每戶每年不但能拿到500元分紅,每人每月在農場的務工收入已達1800至2000元。沈莊村年近七旬的五保戶沈中俊常年進場幫助拔草、搭棚、采摘果子等,年收入15000元左右。貧困戶常開禮因身患殘疾,造成家庭貧困,駐村扶貧工作隊安排他進農場務工,每月1500余元的經濟收入,同時也實現了穩定脫貧。(記者 劉銀昌 通訊員 岳榮 編輯 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