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千禧之年。在淮南對臺文化交流發展史上有一件大事,值得一書。這一年的9月15日至20日,倍受皖臺、淮臺兩地書畫家及愛好者們參與和關注的“海峽兩岸(中國·淮南)名家書畫交流展”在淮南市博物館隆重舉行。
2000年9月15日,那正是“豆腐故里”金風送爽,丹桂飄香;秋果滿枝,賓客盈門的美好時節;2000年9月15日,那正是第八屆、也就是“2000中國豆腐文化節”隆重開幕的時刻。“海峽兩岸(中國·淮南)名家書畫交流展”為那場大戲,敲響了鑼鼓,奏起了序曲。
來之祖國寶島臺灣和淮南及全省各地的書畫家們150多幅臻選作品,同堂展示,流光溢彩。翰墨,皆以大中華的唐詩宋詞、金句格言的勵志警世為主;丹青,多以大自然的麗山秀水、風物人情的天然神趣為題。體裁不拘,風格迥異;品位高雅,格調清新。那每一幅翰墨,都凝結了海峽兩岸書畫家追求美好人生,熱愛幸福生活的濃濃情懷;那每一幅丹青,都展示了海峽兩岸書畫家愛國、愛鄉、愛家的拳拳之心。這次展出,作品之多,規模之大;影響之廣,效果之好,在淮南尚屬首次。
淮南,開皖臺、淮臺書畫文化交流之先河,這是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一件盛事。是時,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國豆腐文化節組委會鼎力支持,把這場展覽,列為節慶活動的第一幕;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在對臺對外宣傳上捷足先登,協調和邀請國臺辦九州音像公司和臺灣新聞媒體,組成采訪報道組蒞會采訪報道;省文聯書法家協會和美術家協會及時送來名家作品;安徽省皖臺交流協會領銜,淮南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中國豆腐文化節組委會辦公室、淮南市文化局、淮南市文聯、淮南市臺聯等六家單位聯袂主辦,通力協作,共同譜寫了淮南對臺文化交流發展史上這濃墨重彩的第一頁。
豆腐盛宴里有文化大餐,吸引了來之全國各地的書畫家、書畫愛好者和出席“2000中國豆腐文化節”港澳臺及海外來賓約5萬多人蒞臨觀展。人們在一幅幅精美的書畫作品前細細品讀,靜靜欣賞;絡繹不絕,流連忘返。展覽結束后,仍有外地的一些書畫愛好者慕名而來,為不能一睹兩岸書畫名作而感到遺憾。
臺灣“大漢書藝協會”,組成了一支由24名書畫家參加的“赴淮文化交流團”蒞會交流。這是臺灣一個書畫名家匯集的民間協會,多次組團到歐美日韓和東南亞各國開展書畫交流,傳承中華文化,在臺灣島內外名氣很大。是次,應淮南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中國豆腐文化節組委會辦公室的邀請首次來皖蒞淮,受到熱情好客的淮南人的盛情款待。
9月15日下午,大會組委會在淮南龍湖公園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淮臺書畫家座談筆會”。臺灣著名書法家、“大漢書藝協會”名譽會長傅建武教授用斗筆書寫了“以文會友”四個大字的橫批,為筆會開筆;臺灣著名書法家、“大漢書藝協會”顧問郭云樵教授,祖籍安徽六安人,來到淮南,見到鄉親,心情十分激動。他潑墨揮毫書寫了:“兩岸同胞,同宗同文;一個民族,血脈同根”的中堂;臺灣著名書法家、“大漢書藝協會”秘書長劉夢炎教授在筆會上深情寫下:“祖國山河縈夢寐,神州翰墨締情緣。”的對聯。這副對聯不僅寫出了所有參加筆會人們的心聲,而且也激起了大家的愛國情懷。淮臺兩地書畫家們群情激昂,以《祖國萬歲》為題,共同合作一幅丈八書畫作品,把筆會推向高潮。
時光如梭,歲月已逝。那些曾經為淮臺文化交流做出特殊貢獻的書畫家們今安在?遺憾的是他們當中如:臺灣著名書法家傅建武、劉夢炎、劉緯世教授;臺灣著名畫家郭毓真、陳榮德、黃成彥教授;安徽淮南著名畫家唐樹貞(女)、龍維印先生都先后作古,但他(她)們的大名,都已寫在淮臺文化交流的史冊上,成為永遠的懷念。
神秀八公山牽手神奇阿里山,悠悠淮河水擁抱清清日月潭。淮南,以文為媒結海峽情緣;淮南,以筆會友促兩岸交流;淮南,千禧之年,為淮臺文化交流開新篇。一灣海峽,讓兩岸同胞親情分離,唯有這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才是維系兩岸同胞思想情感永割不斷的紐帶!(張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