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聯推進文藝事業發展綜述
文化如水、潤物無聲,文化如歌、同頻共振。奮進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中,需要廣大文藝工作者承擔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文鑄魂的神圣使命。
近年來,市文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在堅定文化自信、圍繞發展大局、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文藝惠民、拓展文化交流、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為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效應,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揮毫潑墨、培元鑄魂。
引方向舉旗幟——建造精神家園
社會主義文藝離不開黨的全面領導,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社會主義文藝事業才能實現大發展大繁榮,才能顯現百花齊放、碩果累累的生動景象。
長期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藝工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激勵和保障。我市先后出臺《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獎勵扶持實施辦法》、《文化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在全市組織開展“十個一工程”建設,將之作為弘揚先進文化的龍頭工程和精品工程,并以市委、市政府名義予以表彰;實施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拔尖人才工程,培養文藝帶頭人,激勵創作生產;選拔建立“淮南名家”隊伍,在培訓、研修、出版等方面給予支持。市文聯堅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習宣傳,引導全市文藝工作者提高理論素養,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市上下形成重視文藝工作、尊重文藝人才、共促文藝發展的良好局面。
樹品牌展形象——打造特色文藝
淮南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為打造特色文藝品牌,市文聯持續實施文藝精品戰略,將本土特色文化作為重點創作扶持對象,精心打磨呈現淮南元素、體現淮南特色的原創作品,并組織一批專家學者長期致力于歷史文化挖掘,為文化淮南建設貢獻力量。我市作家金妤創作的《淮南子讀本》、《二十四節氣的故事》及《淮水尋渡》等歷史小說相繼出版,趙陽等編著的“壽州叢書”至今已出版十余部。
市文聯立足淮南實際,充分發揮文藝推動作用,組織“中國夢、鄉土情”采風團赴各地采風創作,推進《淮南文藝》、淮南文聯網站、微信公眾號及一批文藝創作基地建設,并在全市文藝界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奉獻社會”志愿服務主題實踐活動,組織文藝家深入基層,用文學、攝影、影視等形式記錄真實場景和感人事跡。我市緊扣建市60周年、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改革開放40周年及新中國成立70周年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淮南故事》攝影大賽、《淮南之韻》畫冊征集、“影像見證40年攝影作品展”等一系列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文藝創作活動,為淮南經濟社會發展寫真、留影、列展。同時,市文聯堅持與各地文聯進行廣泛交流,積極探索繁榮淮南文藝的新途徑和新舉措。市級藝術家協會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和20多個省區市開展互訪、聯展活動,并通過新華網、安徽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和網站宣傳播出,展示淮南文化藝術發展成果。
激活力興文化——營造濃厚氛圍
為適應新時期文藝工作的新要求,我市組建了中青年作家創作方陣,成立淮南市網絡作家協會,新生代和新文藝群體的年輕作家嶄露頭角,先后在《清明》、《詩刊》、《小說選刊》等各大刊物發表文學作品近百萬字,出版文學作品57部,多次獲國家和省級獎項。其中,詩集《地心的蛙鳴》、散文集《墻后面有人》獲第七屆全國煤礦文學烏金獎,電影劇本《東方圣玉》獲2016年“夏衍杯”電影劇本潛力劇本獎,童話《風生水起——二十四節氣的故事》獲評2015年度全國優秀社會科學普及作品。
《淮南文藝》雜志逐年擴大發行,多次參加全省文學刊物交流并取得較好反響。我市花鼓燈歌舞劇《俺爺爺的花鼓燈》、動畫片《風生水起之二十四節氣的故事》、廣播劇《春申君黃歇》、歌曲《刺猬理發》先后榮獲省“五個一工程”獎,泗州戲音樂劇《綠皮火車》獲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展演銀獎,方斌等人書法作品入展蘭亭獎和全國書法篆刻展,王光明、耿廣春美術作品《孫家鼐與京師大學堂》入選安徽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500余幅攝影作品先后在國家、省級展賽中獲獎,小品《調解》獲省曲藝節節目一等獎,系列動漫短劇《豆娃說法》獲全省法制漫畫作品征集特等獎,并成為安徽省干部教育在線學習視頻資料,舞蹈《千里長淮一條線》獲第十六屆全國“群星獎”,廣場舞《希望的田野》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廣場舞大賽,花鼓燈舞蹈《家鄉的紅繡球》代表安徽省參加全國第十七屆藝術節,少兒舞蹈《我愛荷包蛋》榮獲“小荷之星”(金獎),現代戲《幫忙》、《雞毛蒜皮》參加全國小戲小品曲藝大賽分獲銀獎、銅獎,并登上中央電視臺戲曲欄目,少兒京劇連續五年斬獲中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壽州鑼鼓獲第十四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淮南市選調節目連續多年獲省六一少兒文藝調演一等獎,紫金硯和剪紙等一批民間工藝作品在全國競賽中摘金奪銀……
唱民歌聚人心——創造惠民模式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不斷豐富的物質財富上,更體現在精神文化層面。為了讓廣大群眾共享文藝藝術發展成果,市文聯緊緊圍繞各類主題,組織開展系列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豐富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有關協會和文藝志愿者服務團隊深入社區、鄉村、學校及廠礦企業開展采風、創作、服務活動300余場,創作了數百萬字的文學作品和上千幅書畫、攝影、剪紙作品,百余名文藝工作者前往文藝創作基地開展采風創作、文藝演出、書畫輔導等活動,淮南文聯文藝大講堂等公益講座邀請全國、全省知名專家學者及本市文藝家開展文學、藝術、本土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講座,廣受歡迎和好評。
“做好新時期文藝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自覺肩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履行好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各項職能。”采訪中,市文聯負責人許東表示,當前,文化藝術事業迎來了大發展大繁榮的又一個春天,市文聯將團結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唱響、唱好新時代的正氣歌,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為淮南文藝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記者 陳崇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