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文明城市創建注重惠民生,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創城惠民,共享文明“福利”
大通區南城菜市場屬于老舊菜市場,原來配套設施落后,環境“臟亂差”!白钆碌木褪怯晏欤鬯疂M地,臭味熏人!备浇用裰艽鬆斦f。針對群眾反映的民生問題,大通區利用近3個月時間,對南城菜市場實施了標準化改造,讓市場環境“脫胎換骨”,群眾購物更加舒心!皡^委、區政府為我們老百姓辦了一件好事、實事,給區委、區政府點個贊!”周大爺說。
亞里士多德說:“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為群眾的美好追求!叭罕娍吹靡、摸得著的需求,都與其自身的日常生活有關。創城既要靠民,更要惠民,要從群眾最關心的實事入手、破題”。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該區文明城市創建突出民生思維,主動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通過辦好各項民生實事,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創城帶來的新變化,賦予了創城工作濃濃的民生情懷。該區以實施“八大提升行動”為主抓手,狠抓市容環境整治和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集貿市場改造等民生薄弱環節,從關乎百姓生活的一條路、一小巷,一盞燈、一水道,一棵樹、一塊磚等點滴做起,持續優化群眾生活環境,不斷提升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
大通區是淮南的城市源頭,屬于老城區,生活小區休閑鍛煉場所缺乏。為此,該區實施了“綠地行動”,建設了環鐵路、園藝路、窯神廟二期3個游園,成為居民休閑的好去處。“街頭游園就是一座小公園。每天早晨和傍晚,附近的居民都來這里休閑、鍛煉,愉悅身心。”家住瀚城小區的王玉璽大爺說,這是創城帶來的新變化。
聚焦城市環境改善,大通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對國慶東路、洞山東路、田大南路、朝陽東路等主干道開展整治提升工程,投入資金180萬元對22條小街小巷、黑臭水體進行整治。實施空中線纜整治,移除主次干道歪斜、廢棄等線桿。加強城市日常管理,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共開展聯合整治行動,整治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79條。同時,大力開展市場環境整治行動,完成南城市場、金豐易居兩個菜市場標準化改造;開展整治小餐飲小作坊和文明誠信經營戶評選,確保食品安全和環境衛生達標。
每個工作日的早上和傍晚,在大通城區主要道路岔口,都能看到頭戴小紅帽、身穿紅馬甲的志愿者正指揮著市民有序地過馬路。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該區持續開展交通秩序整治行動,堅決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廣泛開展“禮讓斑馬線 文明我先行”活動,推動市民文明行為養成。此外,采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招聘城市管理文明督導員65名,堅持定點執勤與定時巡查相結合,勸導糾正占道擺攤、店外經營、流動攤販等不文明行為1萬余起,著力解決馬路市場、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建等突出問題。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該區對小區實行“網格化”管理,對15個社區開展集中整治,持續開展整治行動,清理社區垃圾雜物、各類墻體“三亂”廣告,拆除私搭亂建。老舊小區基礎設施陳舊,公共設施缺乏,環境臟亂差。區委、區政府將老舊小區改造納入創建為民實事內容,通過設施改造、加強配建、綠化美化,使老舊小區的居住環境得到全面提升,基本實現了老舊小區“住用安全、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出行方便、環境整潔”的目標。新裝的路燈讓巷子亮堂了,粉刷后的墻壁使樓房展新顏;曾經的私搭亂建不見了,坑洼的路面平整了;社區廣場讓居民更熱衷于健身了。眼下,一個個老舊小區洋溢著和諧、文明的氛圍。
天剛蒙蒙亮,大通街道環衛工人就已走出家門,把轄區各主干道打掃干凈,將街邊垃圾全部回收至附近的垃圾中轉站……經過一番“梳妝打扮”,街道變得整潔,等待著迎接早起的人們開啟新的一天。不僅城市有保潔員,鄉村也有保潔員。該區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提升農村垃圾“三清兩化”標準,健全完善農村垃圾收集、治理體系。目前,全區市場化作業公司配備保潔人員400多人,各類環衛車輛160余輛,投入移動式塑料垃圾桶4890多個,區財政在城鄉環衛一體化706萬元的基礎上,投入了環境治理經費224萬元,保障垃圾清理作業長效運轉。
創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福利”。大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下一步,該區將以街道、社區、小區整治為重點,持續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和標準化建設,不斷提檔升級文明創建成果,讓群眾生活得更加舒心。(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