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安徽廣播電視臺《安徽新聞聯播》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欄,以《淮南:刀刃向內檢視 解決群眾難心事》為題,報道我市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堅持“開門抓教育、公開抓整改”的經驗成效。
報道指出,淮南市為推動主題教育檢視問題的整改落實,對整改問題進行分批公開公示,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切實做到邊查邊改、立行立改,著力解決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以整改實效回應百姓期盼。
“你這個問題,我不建議你去手術,你要手術這個傷害就大了,我跟你講怎么辦,拿醋泡腳。”得到駐村醫生吳飚的診療意見,讓最近一直忙于秋收秋種的潘集區泥河鎮黑土李村村民李強松了口氣,一會功夫就把困擾多天的腳痛看好了。
李強告訴記者,村衛生室沒成立的時候,村里人看病要跑很遠的路,現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方便的很。
之所以能夠享受如此便捷的醫療服務,得益于淮南市正在著力推進的“村醫空白”補缺工作。就拿李強所在黑土李村來說,是淮南市潘集區最偏遠的村子之一,距離最近的醫療點也有10多里路,平時村民們有個頭痛腦熱非常不便。自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淮南市以人民群眾的期盼為目標,找差距、抓落實,梳理出全市有8個像黑土李這樣的“村醫空白”村。10月9日,淮南市在當地報紙、網絡上把這個問題連同全市梳理出的涉及百姓出行、住房、教育、醫療等方面共計50項問題,予以公示,要求相關部門立查立改、即知即改。
“把這些問題公示出來,反映出黨和政府整改的決心,公布之后還有一些整改措施,讓我們老百姓能摸得著、看得見,很接地氣。”淮南市潘集區田集街道居民李偉說。
淮南市衛健委黨組書記朱傳喜介紹,根據市里統一安排,市衛健委深入查擺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采取多種方式來解決村醫空白問題。目前,淮南市8個村醫空白村,已全部通過聘用、調劑等方式完成村醫入駐,實現了村醫駐村全覆蓋。
刀刃向內,自我加壓,這種以整改實效回應百姓期盼決心和勇氣,正在讓各部門心里的壓力轉變為解決問題的動力。
淮南市田家庵區的史院鄉瓦楊村地處淮南、合肥兩市交界,斷頭路、腸梗阻的交通狀況,曾是村民們最鬧心的事。今年9月,隨著史院鄉農村道路問題被列入立行立改問題清單,就在上周,瓦楊村一條1.6公里長、4米寬標準鄉村道路提前完工。
“我們現在出行也方便了,有了這條路,我們下季種草莓,車子開到地頭,一畝地能搞六七千塊錢,經濟收入也增長了,這條路就是我們的幸福路。”淮南市田家庵區史院鄉瓦楊村村民尹若雙高興地說。
目前,淮南市首批公示的50項問題已經整改完成過半,按照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要求,所有問題10月底前整改完畢。另外,圍繞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問題,新問題的梳理排查正在進行,將陸續進行公示。
淮南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鄭田宏表示,這些問題,不是一個筐往里放,都是與群眾息息相關的,都涉及到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一定的措施、一定的幫扶力度,形成合力去解決的,我們就是要堅持刀刃向內,自我加壓,以整改的實際成效取信于民。(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