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元一斤,一只能賣220元左右,鵝肉、鵝蛋、鵝毛在一起純利潤超過100元!”在潘集區夾溝鎮薛集村,淮南佰宏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陶福建利用沉陷區水面養殖7000只皖西大白鵝,銷往廣東等地。他樂呵呵地告訴記者:“僅是在沉陷區養鵝這一項,純收入就超過60萬元!”
在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中,潘集區利用沉陷區大力開展沉陷區水面養殖,帶動潘集區養殖業的發展,為沉陷區綜合利用、農民增收開辟一條新途徑。
潘集區是淮南煤電化建設的主戰場,但在煤炭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遺留下了大量的采煤沉陷區。全區有6個鄉鎮(街道)、182個自然莊因采煤而沉陷,累計沉陷土地8.4萬畝,占全區耕地總面積的1/5。
皖西白鵝具有體重大、生長速度快、絨毛好的優勢。為了使沉陷區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淮南佰宏養殖專業合作社在夾溝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承包了塌陷區水面搞起了皖西大白鵝養殖,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目前,合作社年出欄兩萬多只商品鵝,存欄種鵝五千只左右,出欄五萬只鵝苗。未來,合作社將擴大養鵝的規模,做大做強養鵝的產業,帶動更多的周邊群眾走共同致富的道路,讓沉陷區養殖成為鄉村振興的富民產業。
沉陷區水面沒有污染,水質好,里面富含碳酸鈣適合大水面養殖。近年來,潘集區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可持續發展這一中心,做起了“水文章”,在泥河、潘集、蘆集、田集、夾溝、賀疃等塌陷區鄉鎮開展了養魚、養鵝、養雞、養殖珍珠等,利用國家實施鄉村振興的有利條件,結合自身優勢,實現了村美民富,帶動更多的農民過上富足日子。
截至目前,潘集區水產養殖面積63000多畝,水產品產量近3萬噸,產值達6億元以上,有力地推動了塌陷區水域再生資源有效利用,做足水資源文章,起到了典型引導作用。(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石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