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像一本書,留存著老街的記憶和中國傳統文化的脈搏;它像一首歌,歷久彌新,生生不息;它不光景色宜人,更蘊含著厚重的文化積淀。它是鳳臺縣楊村鎮后海村八莊中心村,一個兼具自然與人文的村莊,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進八莊中心村進行了采訪。
走進八莊中心村,簡直就像走進一座花園,綠植環繞,村里水系發達,沿水之處建有蜿蜒曲折的小橋,一旁的亭臺樓閣相映成趣,廢棄的輪胎做成了各種充滿童真的游樂場所,又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健身器材種類繁多,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聚集在一起,或鍛煉身體,或喝茶聊天,暖暖的陽光灑在他們的臉上,映著輕松愜意的笑容。
色彩鮮艷的文化墻上,印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充滿著正能量,對面的住房墻壁上,“后海村村規民約”映入眼簾,將村里環境美、氛圍好展現得淋漓盡致。
沿著村中小路,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路來到一處“非遺文化園”,染坊、打鐵鋪、漁耕園等景致充滿著濃濃的文化色彩,建筑別致,道具雅致,這里不像農村,更像是一個濃縮的旅游景點。
楊村鎮人大主席岳文廣為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解開了疑慮,他說,八莊中心村是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點,也是2019年重點建設示范點。村莊水系發達,自然天成,更是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蘇氏八兄弟遠近聞名。
“以前這里可不是這樣的。”岳文廣說,從前村里交通不便,臟亂差現象隨處可見,村民夏天怕下雨,冬天怕下雪,老人怕出門,糧食賣價低,大家苦不堪言,“后來,我們積極爭取到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經過一年的奮戰,清理了垃圾雜物,完成了清淤,綠化了道路,建設了雨污水管網等。”
岳文廣表示,在改善環境的基礎上,村里特別挖掘了歷史文化,建成了非遺文化園,包含蘇氏老宅、布坊、油坊、鐵匠鋪、24節氣園等,更有動人的神話傳說。現在的八莊中心村,不僅風景優美,更充滿著濃郁的歷史文化色彩。
在楊村鎮后海村書記王亞永的心中,眼前的這一切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道明的。“我們的非遺文化園從2018年5月開始建設,通過蘇氏八兄弟分別經營不同的行當,打造了不同內容的文化景點。”他說,我們對老舊房屋進行改造,然后進行布展,把危舊的房屋改造成現在非遺園的基礎展館,盡量做到挖掘歷史文化,還原歷史真相。“我們的村民特別支持,還專門從家里拿來老舊的物件,對非遺文化園的內部進行布置。”王亞永表示,我們希望繼續保持現在打造的環境,和村民們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岳文廣接著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現在,村里積極建立電商平臺,希望把地方的特色蘿卜煎餅,糯米等產品宣傳出去,同時謀劃打造草莓采摘園和花海觀光園,發展鄉村旅游業。“村里的面貌煥然一新,綠起來了,亮起來了,道路也寬了,水系也通了,環境好了,人也精神了,只有這樣,村民們才能夠獲得實實在在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后海村八莊中心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打開那一段段塵封的記憶,和發掘中國千年傳統文化的窗口,勾勒出一幅幅美好鄉村的圖畫。村民代表蘇帥也是淮鳳楊豫劇團團長,他說:“現在大家正沿著美好、厚重、充滿希望的建設步伐,一點點體會著令人欣喜的變化。”(記者 付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