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如歌,日月如梭,掐指一算,不經意間我已入黨度過了25年的時光。回顧這1/4世紀走過的路程,我想起了自己入黨的點點滴滴,那些回憶不僅沒有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模糊,反而歷久彌新,猶如一壇陳年美酒,愈加清幽而綿長。自己從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成長為一名具有專業知識的國家公職人員和社會不同領域專家人才庫的專家,試想,如果沒有黨的關懷和培養,哪有我今天取得的成績呢?
我是一個地道的淮南煤礦子弟,因淮南盛產煤炭,上世紀50年代父輩舉家遷往煤城淮南。從我懂事起,看到父輩每天起早貪黑在煤礦辛苦工作,雖收入微薄,不算富裕,但全家吃得飽、穿得暖,因此始終對共產黨滿懷感激;在煤礦子弟學校上學期間,老師教育我們,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幸福的生活,和那一代同齡人一樣,我是唱著《學習雷鋒好榜樣》,聽著董存瑞、黃繼光、焦裕祿的故事,看著《南征北戰》《上甘嶺》電影長大的,從戴著紅領巾,佩著團徽的那時起,我的內心就認定我就是黨的人,長大就要成為共產黨員。
1988年,在我高中畢業的第二年,那時我還是一個社會待業小青年,偶然一個機會參加了全省統一招干考試,因成績優異,被錄取成為潘集區一名政府機關干部,帶著青年共有的稚氣和泛著油墨清香的書卷之氣,踏入了紛繁復雜的社會大熔爐。在工作了三年后,我的老局長語重心長地找我談心,鼓勵我主動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老局長的教導下,1992年年底,我第一次鼓起勇氣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強烈表達自己渴望入黨的愿望。
在自己的努力下,組織上很快確立我為入黨積極分子,在次年的6月,我參加了潘集區委組織部舉辦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系統學習了黨的知識等相關培訓內容,自己的黨性觀念、綜合素質有了顯著的提升。
此后的一年時間里,組織上確定兩名黨員作為我的入黨介紹人,他們定期找我談話,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經過一年多的考察,在1993年我終于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多年的入黨愿望終于實現了。
1994年6月24日,是一個難以忘卻的日子,在審計戰線工作了5年的我,面對鮮艷的黨旗,鄭重地舉起了自己的右手,完成了向有信仰的人的涅槃……從那時起我就給自己確定一個目標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
入黨25年來,我始終以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時刻服從、敬畏黨組織,在黨的熔爐中錘煉和打造黨性。我深深地體會到,出色地完成組織交辦的任務,不僅需知識和能力,更需要對黨事業追求的一種責任、一種忠誠、一種勤奮、一種服務精神,還要把職業當作事業,把自己的成長與所從事的事業緊密相連,全身心的投入,我時常提醒自己:我是一名共產黨員,支撐我工作上爭創佳績的信念就是:共產黨員要時刻起模范帶頭作用。
入黨25年來,工作崗位不斷變化,但不管崗位如何變動、形勢發生怎么樣的變化,我都堅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都始終堅守著一名共產黨員的操守,這正是信念給予我的動力。(陳燦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