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醫保部門推出多項便民服務
為最大程度減少基本醫療保險門診慢性病、特殊病(以下簡稱“醫保門診慢性病”)人群流動、聚集造成疫情感染的風險,市醫保部門及時安排落實疫情防控期間醫保門診慢性病便民服務管理。
在鑒定辦證上提供便利。鼓勵各級醫療保障部門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為醫保門診慢性病申請、鑒定及辦證提供便利,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各縣區、各單位可通過醫保信息系統或互聯網渠道、電話傳真等方式,受理參保人員醫保門診慢性病鑒定申請。各縣區受理后,于每月10日將匯總書面材料上報市醫保局。在條件允許下,逐步將參保人員在二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聯網結算的住院(或特殊病種門診)就診記錄,作為醫保門診慢性病鑒定證明材料,減少或取消書面證明材料,建立電子病歷鑒定模式。為避免申請鑒定人員到窗口領證或咨詢,各縣區要負責將鑒定結果電話通知到本人或代辦人,可于2月10日后到定點醫療機構憑本人醫保卡取藥治療,在疫情防控結束后再到原申報窗口領證;鑒定未通過人員由承辦縣區負責電話通知,于疫情防控結束后到原申報窗口領回原申報材料。
在門診帶藥上提供便利。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參保人員,病情穩定并需要長期服用固定藥物,且符合長期處方制度規定的,醫保支付實行按長期處方結算。參保患者醫保門診慢性病一次處方藥量,可在遵循醫囑的條件下延長至3個月,減少老年人、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入院取藥引發疫情感染風險。
在異地結算上提供便利。各統籌地區要健全完善醫保信息系統,醫保門診慢性病省內異地就醫費用原則上實行聯網即時結算。已開通醫保門診慢性病異地就醫即時結算的統籌地區,要保持信息系統穩定,提高在線結算率;未開通即時結算的,可通過微信、QQ、電子郵箱等互聯網渠道,收取參保患者就醫證明材料掃描件,先行按規定結算費用。參保人員通過郵寄等方式,或在國家宣布疫情解除后3個月內補正就醫證明材料原件。因疫情防控需要,在統籌地區外臨時居住的淮南醫保門診慢性病人員,在當地定點機構的醫藥費用可按我市政策規定納入報銷。
在報銷周期上提供便利。參保患者因疫情防控等客觀原因,造成年度醫保門診慢性病醫藥費用未能及時報銷的,不受統籌地區基金決算年度等因素限制,醫保結算時間可延長至國家宣布疫情解除后。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健康脫貧綜合醫療保障等報銷周期參照本規定執行。
在服務保障上提供便利。各級醫療保障部門應盡最大可能提供“不見面”服務,及時公布醫保門診慢性病服務的聯系地址、電話、傳真、電子郵箱及其他互聯網服務賬號,安排專人負責、專人值守、專人答復,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醫保服務暢通,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積極貢獻。(記者 賈 靜 通訊員 袁 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