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企業復工復產一線見聞
一元復始寒冬去,萬象更新暖春來。
從2月12日起,大通區一波企業陸續復工復產。截至2月17日,全區復工復產企業已達23家,其中工業企業21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階段,各家復工復產企業防控措施落實的如何?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2月17日早晨,記者前往大通工業新區采訪。在已復工的淮南市石油化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大門口,記者看到企業設置了疫情防控監測點,有工作人員正在值守。過了一會,有員工陸續到來。測量體溫,酒精消毒,佩戴口罩……采取一整套防護措施后,員工方可進入廠區。
“企業是2月12日復工的,目前有130余名員工返崗。在復工前,我們對返崗員工進行了大排查,簽訂了承諾書。同時,堅持每日早晚兩次對生產廠區、辦公區等區域進行殺菌消毒,確保安全復工復產。”說話間,企業負責人王長斌指著宣傳欄內張貼的“疫情防控人員包保示意圖”對記者說,企業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建立了疫情防控四級包保制度,企業法人包保企業,分管同志包保車間(部門),車間(部門)負責人包保班組,班組負責人包保員工,做到責任到人、任務到人。
離開淮南市石油化工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記者來到安徽國升塑業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員工返崗、車輛運輸、生產等各個環節,都嚴格執行了疫情防控要求。“企業2月13日正式復工,共有21名員工返崗,實行了體溫測量、酒精消毒等防控措施。”企業負責人郭傳余告訴記者,外來運輸車輛經消毒后才能進入廠區,駕駛員留在駕駛室,由企業安排工作人員裝卸貨物,作業完畢后,車輛及時駛離廠區。
在淮南宏陽工貿有限責任公司,記者看到生產車間里懸掛“多通風、多飲水、戴口罩、勤洗手”等宣傳標語。“員工工作時,要求嚴格保持一米以上的間距;食堂實行分餐制,全部打包送到生產線上。”企業負責人王亮說。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大通區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按照分類分批復工、企業復工復產審核報備的要求,穩步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不漏一人、復工復產安全有序。
“安全是企業復工復產的前提。”大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企業申請復工有著嚴格的程序,區屬企業復工前須向屬地政府(鎮、鄉、街道辦事處)主管部門或區園區服務中心提交復工申請書,通過資料審核、現場檢查后,再報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復核,包括復核資料、復查現場,通過復核后,由區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下發書面復工通知書,企業領到復工通知書后方可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同時,區里建立了派駐重點工業企業聯絡員制度,從發改、科技、經信等區直部門選派聯絡員,對有復工需求的企業進行指導,確保企業安全有序復工復產。
大通工業新區是大通工業發展的主陣地。“目前,園區共有106家入駐企業,已有16家企業復工復產,主要是保障重點工程建設、群眾日常生活需求的企業。”大通區園區服務中心主任田毅告訴記者,園區把安全復工放在首位,將園區劃分為4個網格,由區級領導帶頭包保,每個網格安排2名工作人員對接,包保每個網格的20多家企業,將防控任務落實到人。
疫情期間,各家復工企業防控物資缺乏。為幫助企業安全復工,大通區園區服務中心多方聯系,幫助協調解決了消毒酒精、84消毒液、口罩等一批防護物資。同時,主動上門服務,已協助6家企業辦理了“淮南市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物資運輸車輛”通行證,解決了企業運輸車輛出行之憂。“企業復工后,大通區園區服務中心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把服務做到了企業的心坎上,讓我們能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堅定了我們戰勝疫情、加快發展的信心。”王長斌一席話語,表達了園區復工企業的共同心聲。
春天孕育著希望。越過冬天,我們正走進春天里。各家復工企業快速運轉的機器,奏響了恢復經濟發展、重建生產秩序的春天旋律。(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