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商貿企業戮力同心全力保障市場供應
疫情便是集結號角!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商務系統始終把市場供給保障作為最重要工作來抓,組織大型商超及各大農貿市場,在與時間賽跑的戰“疫”中,全力打好疫情防控工作“主動仗”,下好生活必需品市場供需“先手棋”。
監測顯示,目前,我市糧油、肉類、蛋奶、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供應貨源充足,各大市場、超市銷售秩序正常,老百姓的“菜籃子”“米袋子”“肉案子”“果盤子”“油瓶子”統統有保障。
敢打硬仗:科學調度抓統籌
“全市商務系統疫情防控生活物資保障工作開展早、響應快、抓手實、判斷準、作風硬。”市商務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除夕當日,該局在學習相關會議文件精神后迅速對全市商務系統疫情防控和市場保供工作作出具體安排部署。大年初一上午,第一時間召集全市重點商貿流通企業會議,打響了市場防疫保供“攻堅戰”。1月22日,立即組織對重點商超開展防護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銷售儲備情況全面檢查。1月23日,下發文件,全面應對疫情,統籌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陸續出臺一系列保障供應應對疫情文件,加強產銷對接,增加市場供應。
同時,根據每日不同情況和問題,市商務局實行每日研判調度制度,加強科學研判、監測和調度,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優化調整保供措施,確保供應平穩。一旦市場出現異常波動,適時預警。通過扎實過硬舉措,該局抓細抓實筑牢防線確保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勇當先鋒:眾企合力保供應
柴米油鹽,掛記心間;家中廚房,牽動各方。蔬菜流動售賣車,帶來穩固的保障;配送車,提供從菜地到餐桌的暖心服務;外賣車,讓用戶足不出戶安享美食……戰“疫”期間,根據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各大型商超、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商貿流通企業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千方百計增加生活必需品的供應。
2月13日上午,蘇果超市朝陽路店入口處,不少市民經過掃碼、填報信息、測溫后有序進場。賣場內,貨物架上商品琳瑯滿目,生活必需品應有盡有。超市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賣場內各類蔬菜和糧油價格總體穩定,供應十分充足,每天到貨的蔬菜都是最新鮮的。超市第一時間成立了防疫緊急應對領導小組,動員8家大超市門店、30家小業態門店,每日24小時跟蹤生活必需品供應。
大潤發超市內,銷售蔬菜的貨架上剛剛被顧客挑走一些,工作人員立即推來新貨,及時將貨架補滿。該店負責人介紹:“為做好疫情期間供應,公司在經開區租賃了臨時倉庫2000平方米,大米、面粉、食用油、雞蛋、肉類每周送貨兩次,蔬果類保持每日配送,充分滿足了市民生活需求。”
記者來到我市最大的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永安集團旗下淮南大海批發市場,蔬菜、水果各銷售區農副產品品種齊全。市場負責人告訴記者,為確保供應,市場加大貨運物流,配合商戶解決運輸問題,進而實現日蔬菜儲備量近400噸,水果近400噸,糧油干鮮超700噸,冷凍副食超3000噸,充分保障了市場供應。
為解決本地農產品銷售難題,市商務局積極組織各大商超不斷加強產銷對接。2月21日,永輝超市對接壽縣鼎新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幫助銷售蔬菜1650公斤。疫情以來,蘇果、合家福、聯華超市共銷售本地蔬菜324572公斤,金額42.88萬元。蘇果超市與貧困村毛集實驗區梁庵村農村合作社建立蔬菜供銷關系,幫助銷售所產蔬菜。
善戰善成:“云”上助力惠民需
民生所需,“云”上助力。為減少人員聚集,市商務局提倡消費者選擇多點App等電商平臺和社群電商,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方式選購商品。各類商超企業也多渠道拓展線上業務,紛紛推出“云采購”“微信群團購”“網購小程序”……關鍵時刻,釋放“互聯網+”的潛力,成為支撐民生消費的重要平臺。
安徽華聯商廈響應“不出門、不接觸”號召,成立了11支配送小分隊,推出生活用品免費配送服務,將消費者前一天在微信平臺下單的生活用品送至小區指定取貨點,商品均實行平價銷售,配送服務范圍覆蓋田家庵區和山南新區的各個居民小區。配送活動開展以來,共為1402戶居民提供了配送服務,極大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的生活需求。
疫情不散,保供不停!全市商務系統將進一步加強市場供應的統籌協調,支持大型龍頭批發市場、大型超市、品牌連鎖便利店和社區標準菜市場有序開門營業,滿足群眾日常生活需求。同時,繼續指導商超企業開展“無接觸”網絡銷售,加疫情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需品供應。(記者 周玲 通訊員 吳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