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庵區老舊小區改造見聞
平坦的瀝青路面、新修建的排污管網、整潔的小區環境……“在這兒生活了幾十年,現在小區環境變得這么好,生活也更加舒心了!”說起小區的新變化,家住龍泉街道公交大院家屬院的王志富老人開心地說。
作為淮南市的主城區,近年來,田家庵區堅持把老舊小區改造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14年以來,先后投資約1.07億元,完成老舊小區改造項目68個,努力為居民打造整潔有序、安全舒適的宜居家園,切實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近幾年,隨著設施老化,問題越來越多,環境臟亂差,路面坑洼不平,有公共綠地種菜的、有私搭亂建的,垃圾也不能及時清運。最讓大家頭疼的是下水不行,夏季一遇到暴雨,小區到處污水橫流,嚴重的時候一樓都進水。”王志富是淮南公交公司的退休職工,在公交大院生活了幾十年,見證了小區慢慢由“新”變“舊”的全過程,談到改造前小區存在的問題,王志富老人打開了話匣子,“以前真的是生活環境太差,現在改造好了,沒事了還可以在小區散散步,活動活動聊聊天。”
2018年下半年,公交大院維修改造工程啟動。“為了提升社區居民對改造工程的滿意度,改造內容、施工方案等都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充分考慮居民訴求。”龍泉街道東淮社居委主任王全喜介紹,對群眾意見比較集中的“下水道堵塞容易被淹”的問題,在改造過程中就特別予以關注。同時,社區還聘請了群眾監督員,監督建設施工,反饋群眾意見。
“施工過程中,我們反映了兩個問題,一個是有居民反映窨井蓋正好對著門了,二是有幾棵大樹歪斜,存在安全隱患。”王志富介紹說,社區把我們的意見向施工單位和街道、區里反映,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施工單位修改優化了施工方案,幾顆歪斜的大樹也移走了,大家都很高興。
“弄清楚群眾最關心什么、最想改什么,積極給予回應,才能更好地贏得群眾參與和支持。”朝陽街道理工大社區主任劉守則對此感觸頗深。在社區所轄的理工大本部生活區老舊小區改造中,進入施工階段后,有19棟、20棟住戶反映,需要新增加改造樓棟旁的一段路,經過我們調查認為是合理訴求,積極協調完善了施工方案,改造新修一段100余米的柏油路,居民反響很好。
“我們小區之所以能改造得這么好,就是在改造過程中聽取大家的意見,真正讓我們參與其中。”安徽理工大學本部生活區居民汪曉曼說,改造過程中,小區居民都很支持,施工期間大家也是積極配合,“都想為小區改造出點力,改造得更好一些。”
記者在田家庵區采訪時了解到,對改造后的老舊小區,該區也同步推進施工改造后的長效管理工作,通過市場化運作引進物業管理,防止前治后亂、治管脫節,持續鞏固改造成果。
據田家庵區文明辦有關負責同志介紹,今年區里計劃投資5千余萬元,完成11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持續提升城市品質,進一步改善市民人居環境。(記者 李東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