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請從斑馬線上走,等綠燈亮了才能過。”“奶奶,我來幫您攙過去。” “叔叔阿姨,測下體溫,戴好口罩。”……從3月以來,在潘集區的街頭路口,就有一隊穿戴統一的紅十字馬甲帽子的“娃娃兵”或手持體溫槍或舞動小紅旗在街頭進行志愿服務,成了當地一道溫暖閃亮的風景。他們就是潘集區紅十字志愿服務隊新招募的一支“特種兵”志愿服務小隊,由于都是未成年人,年齡最小13歲,都是在父母和成年志愿者的帶領下開展疫情防控和文明勸導志愿服務,而他們的領頭就是此前報道過的抗疫好少年楊來福。
今年年初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時期,未滿17歲的淮南21中高二學生楊來福“火線”加入到潘集區紅十字志愿服務隊,主動請戰參加了附近社區的疫情防控執勤,一干就是一個多月,表現十分優秀突出,他的事跡也感動了很多同學,同學們也都希望能有機會去做志愿服務,為這個特別的春天做點力所能及的奉獻。
3月隨著復工復產和文明創建活動開啟,當地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參與,而成年志愿者大都需要上班,時間有限。楊來福就想到了躍躍欲試的同學們,大家除了上網課,有不少空閑時間,尤其是雙休日。于是他主動向市、區紅十字會和他所在的志愿服務隊負責人及學校申請,希望能組建一支小志愿者服務隊去參加服務。可考慮到他們年齡都在十五六歲,是未成年人,還要上網課,不能耽誤學習,紅十字會沒有答應。但楊來福和同學們不肯罷休,反復保證,會在家長支持和帶領下、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參加服務。為了不挫傷這幫向上向善的孩子們的熱情與善意,市紅十字會最終同意他們在潘集區紅十字志愿服務隊的統一帶領下開展服務活動。
得到“令箭”,楊來福立馬行動,在班級群里通知大家自愿報名,并組建了微信群,號召家長和同學們一起參與,于是,家長和孩子紛紛報名。從3月初的第一個雙休日,第一批20多個孩子就在大志愿者的現場培訓指導后在潘集區地下商業街上崗了,他們分成4個班組在4個出入口把守,給進入的人流測體溫、登記、制止不戴口罩者、提醒口罩沒戴好的。剛復業,人流特別多,孩子們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中午趕回家匆匆吃完飯又趕回執守,2天站下來,累得腰腿酸疼,胳膊也抬不起來。但得到老隊員的贊揚鼓勵,又看到許多人投來的贊許目光以及相關單位的表揚與感謝,大家覺得很開心。
隨后創建文明城市交通文明勸導又開始了,他們又轉戰到幾個人流較大的交通路口去服務。手持小紅旗,站在路旁,不停地引導、提醒、勸導、制止。最小的小志愿者13歲的楊旭康是跟著老志愿者爸爸媽媽一起值守的,爸爸楊同平是潘集好人,雖然家里很困難,但小旭康幾歲就跟著爸爸做公益了,收獲了許多快樂和成長。值日當天,“老練”的小旭康穿著志愿者馬甲戴著志愿者帽一臉嚴肅地站在路口揮動著小紅旗,嘴里不停地喊著“現在是紅燈,請稍候,不要闖紅燈!”“綠燈亮了,趕快過。”有本想邁步闖紅燈的行人,看到孩子那認真的樣子、聽到孩子的喊聲,也不好意思再闖,便停下了腳步,還給孩子豎起大拇指,許多路人夸贊孩子們,執勤的交警也不住地贊揚。
這幫小志愿者執勤特別細心,發現有過馬路不方便的老人和殘疾人,他們便上前幫忙攙扶。在服務中也會遇到一些讓大家不開心的事,有的行人不聽勸阻,還惡語相向。一次唐文迪上前勸阻一個闖紅燈的男子,那人不但不聽,還惡狠狠地道:“小毛孩,多管閑事!”氣得她差點哭出來。遭遇不理解不文明不禮貌的呵斥,雖然同學們感到委屈,但經成年志愿者和家長開導、鼓勵后,大家又把不開心的事拋在了腦后,繼續認認真真樂呵呵地服務著。
從一個楊來福,到開始報名參與的20多位小同學,再到現在50多位大大小小的孩子參與。這一個多月來大家收獲滿滿。快開學了,這個漫長的假期,同學們雖然經歷了疫情的困擾,但也得到了成長和鍛煉,他們用實際行動不負這個春天。(記者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