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縣溫氏畜牧引領產業扶貧路更寬
4月14日,家住壽縣澗溝鎮的洪磊身穿工作服,腳穿防水鞋,全身心地在溫氏公司種豬場里干活,儼然是一個養豬專業戶范兒。“我和妻子都在公司打工,每個月收入接近8000元。”洪磊高興地告訴記者:“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這項收入后,實現了穩定脫貧。”
立足當地實際,破解貧困難題,壽縣確定產業扶貧目標,決戰決勝脫貧攻堅。2017年6月,該縣與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農業產業一體化投資合作協議,同時成立壽縣溫氏畜牧有限公司。
按照“政企合作、產業帶動、精準扶貧”模式,壽縣統籌扶貧資金,與溫氏公司合作共建扶貧工廠(豬舍)。扶貧工廠優先安排貧困戶合作養殖或進場務工,助力當地群眾走向脫貧的道路。
“我的養豬場前段時間出欄1500頭豬,目前存欄550頭,新一批豬苗不久將到位,預計養豬總數可達1400頭。”壽縣三覺鎮養豬大戶李新與溫氏公司合作養豬,一年純收入可達30萬元。
在李新的帶動下,貧困戶薛全對養豬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了解到與溫氏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合作養豬,是由公司負責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服務等,生豬達到出欄要求時,公司以每頭豬不低于200元予以回購。“這種方式養豬風險低,我也想干,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不返貧。”當薛全獲悉按照“政企合作”方式,三覺鎮將建設扶貧工廠(豬舍)并鼓勵貧困戶參與合作養殖時,他非常高興地申請加入。
記者走訪位于壽縣澗溝鎮的溫氏公司種豬場,公司相關負責人陳九嘉說:“這里是一期種豬場,總投資1.2億元,去年12月竣工投產,目前存欄基礎母豬4000頭,后備母豬約3000頭,等到今年下半年滿負荷生產后,每月可出欄不低于10000頭商品豬苗。”
“我應聘到種豬場工作,平時協助技術人員搞好種豬喂養和仔豬培育。”貧困戶代學珍告訴記者,隨著對溫氏養豬產業的進一步了解,他打算進一步提升自己,不僅通過務工實現脫貧,還要通過養豬達到致富。陳九嘉表示,響應國家精準扶貧政策,目前公司已優先聘用了10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家庭成員,他們的月工資可達4000元左右。下一步,逐步掌握了養殖技術的貧困戶將作為公司養殖合作重點發展對象。
扶貧工廠(豬舍)承載著貧困戶們脫貧致富的希望。記者隨后來到壽縣雙橋鎮看到,占地近30畝、整齊排列著的現代化扶貧工廠主體工程已經竣工。豬舍一側的污水處理氧化塘旁,十余名施工人員正在建設隔離墻體,其中就有兩名貧困戶也在這里務工。
“目前,通過政企合作,壽縣溫氏農業產業一體化項目(一期)在22個鄉鎮投入扶貧資金約2.6億元,規劃建設115棟標準化扶貧豬舍(1800頭/棟),全部建成后可實現年上市肉豬41萬頭,直接帶動248個貧困村脫貧致富。”壽縣畜牧局工作人員魏傳杰說,扶貧工廠(豬舍)建成后,租賃給溫氏公司管理,公司優先安排轄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通過合作養殖或進場務工形式實現脫貧,政府通過收取承包使用費提升精準脫貧工作,既保障了扶貧資金保值增值,又產生了可持續效益。
壽縣溫氏項目一期(2017-2021)計劃總投資6億元,配套建設1個行政辦公中心,1個年產24萬噸飼料廠,2個種豬場,1個擴繁場,1個養殖小區。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上市肉豬60萬頭,配套發展約300戶(1000頭/戶)扶貧工廠。扶貧工廠可實現戶均年獲利50萬元、年總獲利1.5億元,可帶動就業人員約1000人。
談到遠景規劃,魏傳杰還表示,壽縣溫氏項目二期(2021-2025)計劃投資13.5億元,建設2至3個種豬場、1座屠宰廠、1200畝標準化養殖小區,共120棟豬舍,年度出欄生豬40萬頭。“項目二期建成后,將實現壽縣區域年上市生豬100萬頭、年屠宰100萬頭生豬基礎配套的‘雙百萬工程’”。
“公司計劃投資4.4億元的100萬頭生豬屠宰項目建成后,可年創稅收逾2000萬元,帶動超過350人就業。”壽縣溫氏農業產業一體化項目一頭連著企業、一頭連著千家萬戶,在產業扶貧中承上啟下、作用明顯,將成為脫貧攻堅的主力軍,帶領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甩掉“貧困帽”,踏上小康路。()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