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春風吹綠了淮河岸邊,草更綠、天更藍,呈現生機勃勃的景象。當記者來到壽縣河塘灣原生態(tài)合作社,看見幾百只黃色的小鵝苗正在溫暖的大棚里嗷嗷待哺。這里的經營者王士兵是一名貧困殘疾人,他告訴記者,由于身體上的殘疾,自己創(chuàng)業(yè)之路充滿了艱辛與坎坷。“雖然這些年我的生活一直很艱難,但是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2016年,身為貧困戶的王士兵在當地政府和殘聯部門的扶持下,在淮河岸邊承包了一百多畝魚塘,喂了雞、鴨、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起早貪黑,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用真誠贏來客戶,用汗水換來回報。
2018年,在市殘聯、縣殘聯的幫助下,壽縣殘疾人養(yǎng)殖孵化基地成立。王士兵作為負責人,組織7名殘疾人學習棚鵝養(yǎng)殖技術,鼓勵殘疾人朋友,不等不靠,用自己雙手自食其力。感恩社會,回報社會。“從2012年開始,我每年都最大限度地溝通緩解貧困殘疾人心理障礙。2019年帶動貧困戶及殘疾人已達37人,全部自力更生。未來我還會帶領更多殘疾人和貧困戶在創(chuàng)業(yè)道路上越走越遠。”王士兵的未來裝著滿滿的希望和夢想。
近年來,壽縣殘聯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市殘聯的指導下,聚焦殘疾人精準扶貧,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不斷改善殘疾人民生,增加殘疾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精準實施政策,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
積極推進殘疾人精準康復。2019年完成貧困精神殘疾人藥費補助2279人,超額681人,打卡發(fā)放補助資金227.9萬元;完成殘疾兒童搶救性康復312人,擴面86人;完成裝配假肢矯形器43人,適配輔助器具29人,超額完成42人;配合縣民政局完成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1.98萬余人、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1.11萬余人;為28165名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提供精準康復服務,康復服務率為96.5%,輔助器具適配率為100%,發(fā)放輪椅、拐杖、坐便椅等殘疾人輔助器具1000余件。認真落實市衛(wèi)健委、市殘聯等部門在壽縣開展的殘疾人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試點工作,實現有康復服務需求的殘疾人家庭醫(yī)生簽約服務應簽盡簽,將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納入有償簽約服務范圍,豐富服務內容,滿足殘疾人個性化康復需求。
加大殘疾人教育就業(yè)工作力度。會同教育部門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受教育情況定期核查和促學工作,全縣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共1042人,已入學991人,入學率達95.1%。對17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大學生、26名高中教育階段殘疾學生、210名義務教育階段殘疾學生、7名學前教育殘疾學生,分別給予每人每年1500元、1000元、500元、3000元助學補助。組織234名殘疾人開展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等方面培訓;實施陽光大棚等設施農業(yè)項目15個,每個給予5000元補貼;實施“千元就業(yè)工程”,對100名個人就業(yè)殘疾人每人給予1000元補貼;實施“個人創(chuàng)業(yè)工程”,對80名創(chuàng)業(yè)殘疾人每人給予2000元補貼;實施殘疾人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2個,每個補貼5萬元;陽光助殘就業(yè)扶貧基地2個,每個補貼3萬元。
加強殘疾人社會保障。全縣9468名貧困殘疾人享受城鄉(xiāng)最低生活保障,其中6935名重度殘疾人享受A類低保并上浮30%;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18914人,已脫貧18255人,脫貧率達96.5%;31096名殘疾人享受免費參加居民醫(yī)保;6005名重度殘疾人享受政府代繳養(yǎng)老保險政策;2175戶“一戶多殘”家庭享受每年2400元生活補助;84名殘疾人享受機動車燃油費補貼;共投入66萬元對408戶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
夯實服務平臺,提升服務能力
加大殘疾人信息數據動態(tài)更新。2019年完成4.3萬余名持證殘疾人服務狀況和需求信息采集、錄入等工作,詳實的數據為壽縣殘疾人工作提供了科學思路,為上級決策提供了可靠的決策依據。
加強殘疾人公共服務功能建設與管理。2018年以來共爭取扶貧資金1468.7萬元用于殘疾人之家(工作站)建設,目前全縣已建殘疾人之家24個、殘疾人工作站214個,完成總任務的78%,到2020年年底實現全覆蓋。壽縣殘疾人康復(托養(yǎng))中心已經縣政府常務會議審議同意由縣醫(yī)院運營,縣殘聯監(jiān)管。強化對壽縣精神殘疾人托養(yǎng)中心、九龍幼兒園言語康復中心和壽西湖農場醫(yī)院腦癱兒童康復機構管理,提升殘疾兒童康復質量。
創(chuàng)新扶殘助殘途徑。在殘疾人之間開展以“互動、互幫、互學、互促、互比”為內容的“五互”活動,激發(fā)殘疾人勤勞、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實施邊緣農戶幫扶政策,將邊緣農戶中重度精神殘疾人納入貧困精神殘疾人藥費補貼范圍;落實壽縣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取消殘疾兒童家庭經濟條件限制,救助年齡由原來的0-6周歲擴面至0-14周歲,新增視力殘疾兒童康復項目。
采訪結束時,市殘聯負責同志表示,打好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zhàn)是殘聯部門的重要職責。下一步,全市各級殘聯部門將精準發(fā)力,精準施策,把對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從以往的被動“輸血”轉化為主動“造血”,引導貧困殘疾人自主創(chuàng)業(yè),輻射帶動更多的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在勤勞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寬。(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