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路網中,車輛與行人匯集的交叉路口是道路通暢的核心節點,這個點通暢了,間接可以帶動附近路段的交通狀況明顯好轉。經過50多天的調研與小范圍嘗試,7月初,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對全市多個易堵和事故多發路口實施“小手術”,打通“腸梗阻”,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評。對比顯示,改造后,同一路口通行效率提升10%以上。
路口整體收縮,交通流更緊湊暢通
洞山路與淮河大道作為城區主干道,過去兩路的交叉路口“攤子”鋪得特別大,行人過馬路、車輛轉彎要兜個大圈子。“小手術”后顯示,該路段以交叉路口中心為基點,整體進行了縮進,需要轉彎的行人和車輛繞行的路段縮短,通行效率進一步提高。
“我們以‘微創手術’的方式對路口進行了改造,斑馬線、轉彎車道和綠化隔離帶整體都向交叉口的中心進行了移動,這樣更符合車流及行人就近通行的規律。”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負責人朱銀章介紹,改造后,交警支隊以明確路權、規范通行為切入點,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精細分離交通流,有效規范快慢秩序,提高了路口的運行效率。
增設護欄,人車隔離更安全
改造過程中,淮南交警將行人安全通行、文明通行擺在優先參考項,因地制宜融入更多安全概念,其中最為典型的體現在淮南的廣場路與朝陽路交會口。“瘦身”后這一路口的4個轉彎處,均增設了弧形護欄,以路口中心為基點,護欄的外側是行人及非機動車通行等候區,內側是機動車轉彎通行區。這樣一來,人車隔離,通行等候時互不干擾更安全。
為了讓廣大交通參與者更加了解改造后的路口通行規則及交通法規,交警支隊在每個弧形護欄處均樹立了顏色鮮明的“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指示牌,并在地面施劃了“請勿越線”、非機動車行進方向箭頭、等候區等標識標線,讓人一目了然。
形成環島,便于非機動車二次過街
交叉路口往往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應該方便車輛調整方向,或繼續順向行駛。針對非機動車左轉存在的安全問題,淮南交警通過硬隔離、標線進行了規范引導。在路口內將非機動車和行人看作一體的交通流,讓左轉非機動車與行人以相同方式過街,變非機動車左轉為兩次直行。假如一名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市民,想在交叉路口從一條路左轉至另一條路,那么他就需要進行“二次過街”,這樣消除了非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干擾,有效緩解了行人過街困難、非機動車左轉沖突嚴重、三角區內事故隱患突出和通行效率受限等問題。
目前,在動過“手術”的淮南城區主干路網交叉路口,其斑馬線與轉彎待行區全部連成了標線清晰、繞行距離短的安全“環島”,通過合理自然的車輛軌跡流線形式、明確密集連續的標志標線來告知非機動車駕駛人通過某個路口時該怎么走。同時,市交警支隊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執法引導,使路口的整體通行安全和通行效率提升明顯。(通訊員 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