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市農業農村部門獲悉,6月份以來,我市連續出現強降雨過程,造成部分地區出現內澇。災情發生后,市農業農村局迅速組織相關人員深入壽縣、鳳臺、潘集、毛集等縣區實地查看災情發生情況,并及時下發了《淮南市農業農村局關于抓好當前農業生產管理的通知》,對當前農業生產及受災作物恢復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提出了全力以赴抗災保糧食生產安全的具體要求,努力將災害損失減到最低限度。
據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當前,加強災后田間管理尤為重要,各地要強化清溝排水,排澇降漬,要及時開機排澇,確保作物正常生長,水稻要爭取在72小時內現苗,讓苗尖及早露出水面。高溫烈日期間,要保留適當水層。陰雨天,要將水一次性排干并注意適時輕擱田,以防翻根倒伏。旱地要及時開好田頭溝、圍溝和腰溝,力爭在24小時排除田間積水,促進根系生長,做到雨停田干。各地要迅速查苗補苗,中耕培土,對缺苗斷壟的田塊,要通過移稠補稀或補種補栽等措施及時補苗,確保全苗。要適時開展中耕培土,提高土壤通透性,保持根系活力。受澇后處于分蘗期的水稻有缺株的,要立即采取分株、移苗等方法補齊。對受水不均勻、造成部分缺苗斷壟的夏玉米、大豆等作物,可以采取帶土移苗的辦法,移稠補稀進行補種。要增施速效肥,促進苗情轉化,澇漬發生之后,土壤肥力流失較大,應及時增施速效肥料,適當補施磷、鉀、鈣肥,補足地力。水稻田排水輕露田后,結合灌淺水補追一次速效肥料,一般處于分蘗期的每畝可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鉀5公斤。旱地作物要結合中耕,及早追肥,大豆要及早追施花粒肥、玉米要早追施攻穗肥、花生要追施花莢肥,追肥量一般每畝尿素5-10公斤左右。要進一步加強病蟲測報預警,適時抓好病蟲害防控,著力減輕生產損失。
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在強化技術措施落實,努力促進苗情轉化升級的同時,市農業農村部門還根據作物播種出苗情況、積水排除時間早遲和農時季節等情況,對各地進行補、改種提出了具體要求,對于水稻直播地區,因強降水沖擊及受淹,如損失過大,可以買秧栽插或選擇生育天數短的水稻品種及時補種。對于7月中旬前退水地區,重點改種玉米、山芋、花生、西瓜、胡蘿卜、馬鈴薯、速生葉類蔬菜等適應性強的作物,可選擇早熟品種,補(改)種生育期短的作物,如早熟夏玉米、鮮食玉米、菜用大豆、鮮食秋花生、秋播西瓜等。對于8月上旬前退水地區,重點改種綠豆、玉米(用作青飼料)和蔬菜,適宜的蔬菜種類有黃瓜、番茄、菜豆、空心菜、大白菜、小白菜、早花菜、秋蘿卜等作物。(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