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5月份,全市進出口3.03億美元,同比上升53.69%,增幅居全省第一——“穩外貿”逆勢作為 “進出口”逆勢上揚
據海關統計,1-5月份全市進出口3.03億美元,同比上升53.69%,增幅居全省第1位。我市“穩外貿”交出危中尋機、逆勢前行的漂亮答卷!
“穩外貿”,是“六穩”工作的重要內容,既有著穩定就業的巨大容量,也有著穩定經濟的強大能量。
今年上半年,面對全球貿易萎縮、市場開拓受阻、境外訂單退單等復雜嚴峻的外貿形勢,我市逆勢作為,攻堅克難,緊緊圍繞進出口目標任務,積極開展防疫復工復產、紓解企業融資困難、持續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積極應對中美經貿摩擦,創新線上展會和培訓,協同優化外貿營商環境,全市外貿進出口穩中提質,發展態勢好于預期。
出臺新政策“穩外貿”
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全年外貿目標任務,我市出快招、出實招,急外貿企業所急,解外貿企業所需,一系列政策加持“穩外貿”。
《穩外貿工作方案》《跨境貿易提升行動計劃》《貫徹落實淮南市融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行動方案重點任務推進方案》《關于加快推進全市企業復工復產的意見》等政策密集出臺,助力外貿企業加速復工復產,引導扶持開放型經濟發展。
真金白銀送上政策紅包,市商務局聯合市財政局出臺2020年外貿促進政策,積極兌現2019年度外貿促進資金,兌現1036.5萬元,惠及企業76家,切實幫助外貿企業共渡疫情難關。發揮市級1000萬元小微進出口企業專項風險補償資金作用,為全市24家外貿企業投放貸款5277.9萬元。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對2019年所有出口額300萬美元以下40家小微企業實行小微統保政策全覆蓋。
開拓新市場“穩外貿”
1-5月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北美洲市場、歐洲市場、大洋洲市場、非洲市場進出口均大幅增長,其中北美洲市場增長3倍,歐洲市場增長1倍。
線上經濟拓展商機。市商務局鼓勵傳統外貿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或自營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開拓國際市場。搭建外貿企業與商之都及市內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對接平臺,舉辦外貿產品展銷會,支持外貿生產型企業與淘寶1688、京東京喜、拼多多等國內電商平臺合作,開展線上銷售,促進產銷對接。
“云上交易會”尋找商機。針對當前國際疫情形勢,組織企業積極參加第127屆網上廣交會和第30屆線上華交會,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新興市場開拓力度。謀劃“一帶一路”境外(肯尼亞)商品展,切實為“不敢走出去、不愿走出去、不能走出去”的“三不”企業開拓新的對接平臺,助推企業提升主動營銷意識。
創優新環境“穩外貿”
自2月7日我市開出全省第一份不可抗力證明,全月先后為全市4家企業開具不可抗力證明,有效幫助受疫情影響無法如期或不能履行貿易合同的企業降低損失。
針對外貿企業主要困難“從內到外”的轉變,我市踐行“一線工作法”,及時調整工作重心,建立外貿企業包保服務機制,從幫助企業復工復產轉向幫助企業搶抓訂單、開拓國際市場,“一企一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
部門聯動、政企聯動形成合力。我市多次召開全市穩外貿工作調度會,市商務、海關等涉外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制定推行全程電子通關、網上行政審批等13條便利措施。市市場監管局、淮南海關(籌)等涉外部門為非亞衛生用品公司落戶八公山外貿產業園開通綠色通道,一周內辦齊全部外貿手續,該企業截至4月15日出口已結匯35萬美元。市商務等涉外部門組織安徽省蔣氏集團與延海玻璃、白藍集團等外貿企業建立資訊聯系,抱團出海開拓非洲市場。
探索新培訓“穩外貿”
幫助企業提振信心、熟悉政策、逆勢前行,我市組織開展了系列外貿政策宣講暨業務實戰培訓活動。外貿宣講“大篷車”盡顯威力,增強了我市外貿企業“保市場、保訂單、保份額”內生本領。
我市創新實施外貿主體培育壯大工程,針對疫情期間企業無法參展的現狀,市商務局創新辦展方式,搭建連接非洲和外貿企業溝通的平臺,首次舉辦“危機之下、外貿抗疫”線上外貿直播課堂活動,幫助淮南企業在家做外貿、在家找客商、在家確定目標市場,39家企業參與直播并進行線上互動。
緊盯境外醫療防護用品、治療藥品需求增大的機遇,針對市內80%以上醫用物資、醫藥生產企業無外貿市場、缺外貿人才等情況,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管局、淮南海關(籌)、中行淮南分行等涉外部門首次開展醫療物資出口實務培訓,23家醫療物資生產企業參加培訓。
巡回宣講助力企業“穩外貿”,4月28-30日采取分區域培訓方式,組織了鳳臺縣專場、田家庵區專場、壽縣新橋專場三場培訓活動,共計87家企業和單位,120余人參加培訓。
政策宣講內容新、干貨多,業務實戰傳授面對面、效果好,受到外貿企業的一致好評。1-6月,全市新增外貿實績企業35家,累計172家。(記者 周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