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更多的人提供“能量”
多年來,一批壽縣籍企業家到上海打拼,他們克服困難,把握機遇,從零起步,逐漸扎根于這片土地,他們對上海的經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的同時又心系家鄉,為淮南的建設發展盡一己之力。近日,壽縣籍上海企業家全媒體集中采訪宣傳展示活動在上海啟動,淮南日報全媒體采訪組赴上海進行實地采訪,講述這些壽縣籍企業家們勵志創業的故事。
啟動儀式當天,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采訪到了上海普圓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偉剛,聆聽了他的“米面”創業之路。
韓偉剛是壽縣正陽關鎮人,他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20多年前他來到上海,沒有背景,沒有人脈,也沒有資金,“那時給別人打工,或自己擺攤賣菜,一年有一萬塊錢左右的收入。”這在當時很多人的眼中已經是很不錯的了,然而,膽大又有想法的韓偉剛不滿足現狀,積累了一定資金后,他便打算拿出所有的積蓄開加工廠。于是,2003年,小剛年糕加工廠成立了,生產場地約300平方米,專門制作年糕。由于韓偉剛能吃苦,不怕難,幾年下來就有了固定的客戶。因為他家年糕質量好,價格優惠,很多商家信任他,都和他成了朋友,韓偉剛的年糕開始銷往江浙滬地區,他的事業也慢慢走上正軌。
“這么多年來,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都在這里幫我,有了家庭做后盾,我心里很踏實,親戚朋友的助力也讓我沒有顧慮,所以可以放手一搏。”韓偉剛的生意越做越紅火,2011年,他投資近一千萬建造了廠房,成立了上海普圓食品有限公司,廠房面積12000平方米,10余名管理人員,車間生產人員有100多人,在上海設有五家分廠,日產量達到10萬斤以上。
2017年,公司整體搬遷至上海寶山工業園區,也就是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行當天進行參觀采訪的地方。如今的上海普圓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占地50余畝,各類米面深加工流水線40余條,生產廠房面積50000余平米,日產各類產品10余萬斤,目標年產量30000噸以上。
在當天的采訪中,韓偉剛向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介紹了企業發展歷程、米面食品和食品機械的研發創新等,在他的陪同和解說中,大家參觀了研發中心、食品生產車間、機械制造車間,冷凍/速凍倉庫等區域,生產人員正井然有序地忙碌著,操作機器、稱重、打包……整潔的生產經營環境及有序的生產環節控制讓人贊嘆不已。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了解到,今年疫情期間,韓偉剛收拾了簡單的衣服和被子,在辦公室里吃住,一待就是60多天,他不計成本,帶著56名員工堅守生產一線,力保上海及其周邊米面食品供應,每天向市場供應20萬件左右,為當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貢獻。
“當時,無數醫護人員夜以繼日地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一批又一批醫療專家向疫區‘逆行’的畫面,真的讓我很感動。”韓偉剛說,“面對疫情,共克時艱,我們上海普圓食品有限公司向曙光醫院附屬寶山中西醫結合醫院及羅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線醫護人員進行了物資捐贈,為戰斗在一線的醫療人員及其家屬帶去新鮮的米面制品。這既是踐行企業社會責任,也是為疫情貢獻綿薄之力。”
采訪中,韓偉剛說:“一日三餐,是我們基礎的能量來源;五谷雜糧,是我們日常的餐桌主食。我們專注研制健康方便的米面制品,就是想為每一位食客注入每日所需的滿滿能量。這是一直以來促使我向前走的能量,也是我希望給大家提供的能量。”因此,普圓一直秉承“食品安全生產,主食方便化,創造一流農產品深加工食品企業”的經營宗旨,希望為顧客帶去高品質的特色產品,不斷研發創新,以現代科技承襲傳統美食,給食客帶來全新的美食體驗。
從一個只身到滬打拼的窮小子,到如今坐擁龐大資產的企業家,其中經歷的心酸和困難,只有韓偉剛自己心里清楚,“十多年沒有回過老家了,雖然家人和親戚都在這里,但是經常會在忙碌到深夜的時候想念家鄉,電視里放著有關壽縣的新聞時,都要回看好幾遍。”韓偉剛表示,“想回去看看,更希望能為家鄉的發展做點事情。”(記者 付莉榮 蘇國義 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