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時都在1號廣場練舞蹈,現在應姐妹們邀請來這里帶著她們跳。”7月12日傍晚,天還沒黑,潘集區泥河鎮大樹李村陳卓就和幾個姐妹來到了村里2號小廣場,準備教她們跳廣場舞。他告訴記者,“住在村里20多年了,我見證了村莊的變化,美麗鄉村建設的民生工程讓咱家鄉改變了模樣!”
在村里慢步行走,記者看到,村莊內道路環繞、綠樹環抱、綠水環流,家家戶戶庭院整潔有序。村里的景觀塘內水清透底,四周用彩磚鋪上了簡單又平整的羊腸小道,塘邊垂柳依依、鮮花盛開,草木搭配錯落有致,路邊還安裝了木條椅供人歇息。每天傍晚的時候,不少忙碌了一天的村民來這里休閑散步,放松心情。
記者與正在這里休閑遛彎的村民李敬樂聊了起來,提起村里的環境變化,李敬樂滔滔不絕。“這里以前是個老舊塘,那里污水太臟了,雜草又多又深,到這樣的熱天,旁邊都不能走人,氣味刺鼻。現在好了,通過改造治理,水清了、岸綠了、環境也變美了。現在我們生活條件都好了,就需要一個這樣的好環境,沒事的時候,來這里鍛鍛煉、跑跑步、散散心,這心情呀,也更舒暢了!”
看到記者跟李敬樂交談甚歡,旁邊的村民們也都圍了過來,七嘴八舌地搶著話,“過去我們村里環境確實臟亂差。現在好了,水泥路通到家門口,排水也暢了,路燈也亮了,綠化也多了”“還建了文體廣場,生活環境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也提高了”“我們現在住的不比你們城里人差啊!”……幸福的表情,在每個人的臉上綻放。
從村干部那里記者了解到,泥河鎮大樹李村2019申報了省級美麗鄉村建設項目,設計投入資金206萬元,規劃實施道路、綠化、亮化、水體治理等10項工程建設。工程于今年3月初開工建設,鎮村和施工方積極克服疫情影響,加快施工進度,當地群眾也都積極配合支持,工程進展很順利。目前,已清理村莊內外大溝6條,栽植各類花木2000多棵,整理土地20多畝,村內臭水塘被打造成景觀塘,排水、農民文體廣場等工程建設已經完工,污水處理等配套工程正在抓緊施工中。
“現在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5%,預計8月底將全面竣工。環境變美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意識也有了很大改觀和提升,我們也更有信心向鄉村振興邁進。”泥河鎮大樹李村黨支部書記李海濤說。
近幾年,泥河鎮堅持因地制宜、以中心村建設為突破口,按照先行規劃、注重特色的總體要求,本著群眾受益、民主決策、公開透明的原則,突出建設標準,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強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民生工程。全鎮已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建成后湖、瓦房等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6個。
同時,泥河鎮下大力氣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民生工程,深入開展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扎實推進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全面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祥苑、柳葉等3個社區引進了保潔服務公司,每個村莊配有1-3名專職保潔員,探索建立了有制度、有標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督查的農村人居環境管護“五有”長效機制。
環境改善了,居民的精神文明也需要同步提升。泥河鎮通過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評選表彰等不同方式,大力引導農民養成文明生活習慣,真正讓群眾得到實惠,不斷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我們將積極整合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村莊路面提升和小果園、小菜園等‘五小園’建設,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大力實施改水改廁、污水處理、產業發展、鄉村旅游,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麗村莊。同時引導農民群眾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達到一村翠綠、一塘清水、一處廣場、一院潔凈,進一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好頭、起好步。”泥河鎮黨委書記蘇多洵表示。(記者 柏松 通訊員 李銳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