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續降雨影響,淮河水位全面上漲。面對汛情,八公山區山王鎮干群上下一心,齊心協力,做好監測預警、堤壩排查、轉移群眾等工作,共同筑牢防汛“生命線”,守好民生“水位線”。
初心是群眾:“水位不下我不下。”
7月20日一大早,孔集村村委會副主任邊紅偉帶領本村黨員、群眾,以最快的速度冒雨趕到淮河大壩山王段,受領巡堤任務,開展背坡鋤草、堤壩巡察等工作,確保無漫堤、無滲漏、無管涌、無塌方等險情出現。在這條長1.5公里的大壩上,邊紅偉已連續奮戰了4天,無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酷暑,他一直沖鋒在防汛最前列,從未退縮。邊紅偉的家就在附近的孔集村,家中兩個女兒分別上初中和小學,面對嚴峻汛情,他沒有回過一次家,晚上餓了吃泡面,累了就躺在帳篷中瞇一會,“水位不下我不下,這是作為村干部的責任。”邊紅偉說。
堤壩是戰地:“我有一種使命感。”
7月22日晚9時,工農村堤壩防汛點,“90后”村民蔡宏亮正在進行夜間巡察。受雨情影響,淮河山王段水勢持續上漲,今年7月剛剛轉為預備黨員的他,面對汛情,第一時間加入了“黨員先鋒隊”的隊伍,“作為黨員,守護全村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是我的職責和使命。”自7月20日起,他一直堅守在防汛救災第一線,連日來,蔡宏亮每天和村兩委成員一起,巡查重點河段、搭建帳篷、汛期值守。河堤邊的草叢里蚊蟲特別多,他從未抱怨過只言片語,“晚上的巡查特別關鍵,每一處都要仔細查看,絲毫大意不得,大家都在全力以赴應對洪峰過境。”此刻堤壩就是戰地,他們用最堅實的背影守護暴雨中的家園。
生命是使命:“安全撤離一個都不能少。”
“老人家,趕緊的,等水退了,這以后的好日子長著呢!”畢崗村黨支部副書記哈傳鵬焦急地勸說著不愿離開的村民。暴雨使得村內大澗溝水位漲勢迅速,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畢崗村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及時組織黨員干部轉移附近村民,今年已經73歲的王忠云也在本次轉移名單中,哈傳鵬一邊安撫老人情緒,分析利害,一邊幫助老人收拾東西,最終老人同意轉移。“防汛工作中群眾生命是最重要的,安全轉移一個都不能少。”到20日晚上8時,大澗溝附近20余名村民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全部完成安全轉移。此刻生命就是使命,他們用最溫暖的話語驅散夏日的陰霾。(通訊員 王 征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