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市防汛抗旱工作指揮部保通保暢組副組長單位,淮南移動快速響應、積極行動,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困難,全力以赴守護好通信暢通“生命線”。
人民至上,迎汛而上保障網絡覆蓋
“連續幾場大雨,加上上游泄洪的影響,這幾天的告警量是平時的幾十倍,主要集中在鳳臺、壽縣部分受災較嚴重的地方。”在淮南移動網絡指揮中心,正在監測告警信息的工作人員陳鑫介紹到。
據悉,雖然基站已提前用沙袋筑堤,但仍難擋大水。據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1日,淮南移動受洪水影響的基站達到30個,同時5皮長公里光纜受到影響。
基站進水、設備受損,通信網絡卻不能長時間中斷。“群眾在哪里,網絡就覆蓋到哪里”是責任,更是擔當。面對災情,淮南移動迅速調配最精干人員力量,往受災最嚴重的地區逆行而上。
7月18日深夜,壽縣三覺鎮受災嚴重,部分群眾被轉移至臨時安置點。區域內5個基站遭遇不同程度的水患,淮南移動立即組織人員,連夜對周邊停電站點啟動應急發電。同時,調度內外部資源,及時對設備進行網絡調整割接,通過拉遠開站和優化調整的方式,8小時內火速開通臨時保障基站,確保了安置區域內的通信暢通,為災民與親人互報平安打通通道。
壽縣板橋三站進水,為避免影響設備運轉,網絡維護人員立刻前往處置。到達基站后,網維人員發現基站內的水已沒過膝蓋,腳上的雨靴毫無用處,大家便脫下雨靴,用樹枝探路,互相扶持光腳涉水,及時完成了基站抽水、排水、沙袋壘高、恢復供電等一系列操作,確保了基站的正常運轉及周邊區域的網絡暢通。
搶護設備,迎險而上統籌災后重建
“最近還在下雨,我們必須和天氣搶時間、和洪水搶進度!”7月23日下午,淮南移動網絡部項權帶著幾名同事劃著皮劃艇向壽縣陶店黃家臺基站進發,去“營救”基站里的設備。
在保障網絡暢通的同時,淮南移動也在爭分奪秒搶救受災區域網絡設備,減少國有資產損失,積極為災后快速重建做準備。
“要么是區域內群眾已全部撤離或已加裝臨時基站,要么是基站已進水或有進水危險、搶修極為困難,只有在這兩種情況下我們才會拆除設備,”項權介紹說,“黃家臺我們已加裝了臨時基站,確保通信不受影響。拆下來的設備將會搬運到安全的地方,保護的設備越多,水退之后我們重建的速度將越快。”
位于鳳臺縣與潘集區交界的丁集鄉依溝村基站,處在采煤沉陷區水塘附近,地勢低洼。連日降雨,水塘漫水導致內澇,附近居民也陸續轉移。在接到后臺監控電話通知出現故障告警后,淮南移動鳳臺縣分公司網絡部江偉和劉傳長等人第一時間奔赴現場。基站院墻早已被水包圍,用竹竿測量近兩米深。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特別是周邊群眾已轉移后,他們決定執行將基站室內主設備拆回的方案。
“慢點,再慢點,快蓋上防水布!設備很金貴,也很嬌氣,主設備不能接觸水,否則就要短路報廢。”風雨中,江偉等人小心翼翼,用了半天時間將站內主設備和板卡等硬件全部拆下運回,避免了通信設備的損失。
戰汛有我,迎難而上黨旗飄揚前線
7月23日晚10時許,淮河大壩田家庵下陶村段,幾只手電的光芒刺破了黑暗,由遠及近走來幾位“紅馬甲”。他們是淮南移動的員工,也是清一色的黨員,正在執行全天候巡堤查險任務。
淮南移動全力配合落實全市防汛工作部署,自7月21日起組織安排精干保障人員上堤駐防值班。“我是黨員,我先來!”“我是黨員,我申請值夜班!”“我是黨員,請安排我上大壩!”……動員剛剛傳達到各支部,黨員們就紛紛站了出來。截至7月24日,報名巡堤值班的黨員達到220人次。
為了給前線的“移動戰士”做好支撐,淮南移動綜合部黨支部充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支部的14名黨員除了上壩值班,每天還提前統計好就餐人數,保證防汛值班人員吃得飽、吃得好,安排和調度接送值班人員的車輛,并把防暑降溫和防蚊用品送到每一位值班人員手中。(記者 吳巍 通訊員 郭繼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