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側是渾黃的淮河水,濁浪拍打堤壩;一側是緊鄰堤壩的村鎮,依舊祥和安寧。行走在淮南市鳳臺縣城關鎮城防圈堤上,一堤之隔,“涇渭分明”。
城關鎮城防圈堤位于淮南市鳳臺縣境內,全長27.9公里,保護著6個社區的3.7萬居民,它也可以被看成淮河大堤鳳臺段的“水上長城”,如果該堤壩失守,洪水將直接“兵臨”淮河大堤鳳臺段城下,威脅到大堤內生活的10個社區,近7萬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自7月以來,受持續強降雨以及上游來水影響,鳳臺縣城關鎮城防圈堤水位暴漲,沿岸各地全線超警。而且從19日開始,圈堤外的水位始終在25米的高水位徘徊,防汛壓力極大。
7月29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沿著城防圈堤進行了探訪。一路行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發現大堤上每個重點地區都設置了防汛救災值守點,值守點外堆滿了各類石子、沙子、編織袋等防汛救災物資,各類大型施工機械就停在圈堤關鍵位置,隨時待命;在大堤沿線隨處可見正在巡堤的干部群眾。
“白天沒風,天氣悶熱;夜里蚊子很多,衣服汗了干,干了汗。”在鳳臺縣城關鎮鳳城水岸段值守點,在此巡堤執勤的社區干部詹茂君說,“我們5-7人一組,各負其責,每小時巡堤一次,手持鐵鍬,穿著雨靴,沿著圈堤巡查險情。只要發現疑似險患點,我們都要仔細觀察判斷,并及時向鎮指揮所報告,還要做好巡查記錄。”
在值守點內,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翻閱了7月29日的巡查記錄,上面寫道:“堤壩內外正常,水位略微下降;水勢平緩,勸離觀水群眾;堤岸正常,未發現異常情況;險情地段,無變化、無滲水。”每個巡查情況后面都詳細標明了巡查人的姓名。
為何記錄這么詳細呢?正在巡堤查險的鳳臺縣城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冬元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我們鎮承擔著城關鎮城防圈堤的防汛救災工作,全鎮成立1個指揮所、6個指揮點、28個值守點,80人的應急搶險小分隊,先后調配1100多名干部群眾,以兩班倒的形式,24小時堅守在圈堤上。每次巡查情況進行詳細記錄,有助于及時發現險情,將處置時間壓縮到最短,并方便險情處置后與交班人員進行無縫對接,確保險情地段能夠被時刻關注,萬無一失。”
“雖然今日水位退了一點點,到24.98米,但堤壩底部長時間被高水位浸泡,堤壩外側容易發生塌方,也容易發生滲漏、滑坡、泡泉等險情。我們必須緊盯汛情,一刻也不能懈怠。”王冬元鎮長凝重地說道。
就在幾天前,城關鎮城防圈堤先后發生兩次險情,至今想來仍讓王冬元鎮長心有余悸。一次是酒廠排澇站內堤涵管發生滲漏,一旦堤防失守,洪水將通過涵管倒灌進圈堤內,情況非常危急,如果不及時處置,后果不堪設想。經過省、市、縣水利專家組研判,采取打圩堰、沉黏土的方式進行封堵,經過數日不分晝夜的奮戰,滲水終于被止住;一次是一中東校區北側、繆拐子西側淮北大堤、城防圈堤等幾處出現“散浸”現象,經過市、縣水利專家組研判,采取滲濾方式處理,最終得到緩解。這幾處險情點目前均已設置了重點監測點,安排專人20-30分鐘觀察一次,隨時應對突發意外情況。
截至目前,城關鎮城防圈堤儲備各類石子550噸,已使用150噸,沙子200噸,已使用100噸,使用編織袋7500條,動用各類大型機械400多臺次,加固堤防封堵險情使用土方量24000立方米。面對汛情,鳳臺縣城關鎮城防圈堤用更加堅固的堤防、更加先進的防汛搶險設施設備、更加科學的調度應對,直面挑戰,鳳臺縣各地干部群眾也在第一時間投入防汛救災工作,嚴防死守、嚴陣以待。(記者 孫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