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洪區里莊臺村民生活平穩有序
連日的陰雨過后,董峰湖行洪區迎來了難得的晴天。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從淮南市毛集實驗區董崗保村圩臨時碼頭乘坐快艇,前往行洪區里的莊臺采訪。坐在快艇里放眼望去,行洪區內一片澤國,莊臺像江河里的孤洲矗立著。
登上莊臺后,正碰上毛集鎮政府的負責人,他介紹說,董峰湖行洪區屬于淮南市毛集實驗區、鳳臺縣和國營東風湖農場,位于焦崗閘與峽山口之間的淮河左岸。毛集實驗區董峰湖行洪區內,有安全莊臺4處,莊臺地面高程27.3米,莊臺面積21.8萬平方米,居住著毛集鎮的何臺村、河口村、張王村、胡臺村4個村。
7月20日下午3:30,為保淮河安瀾,董峰湖扒口行洪,行洪之前,附近的群眾有的搬遷撤離,有的則就近搬到了莊臺上。行洪區的莊臺一共住了4個村的群眾,戶籍人口9110人,行洪的時候,莊臺依然居住了3474口人。由于莊臺環境非常狹小,四面臨水,人住在上面,雖然沒有生命安全問題,但衛生壓力很大,居住非常不方便,物資供應、水電都不能得到基本保證。行洪后區里非常著急,安排了一些運輸船只,想盡一切辦法,開通了三條航道,把居住在莊臺的群眾向外轉移,從行洪時到目前為止,一共轉移出去2400多人。目前四個莊臺還居住群眾1109人。為了保證供水,毛集鎮緊急啟動了深井水,利用發電機抽深井水,深井水出來后供群眾的生活用水,但不能飲用。政府還緊急調運了1000桶桶裝水,每戶一天一桶桶裝水,主要保證群眾有水喝和做飯吃。
行洪后,由于通往沿淮村莊的10千伏線路被水淹沒,造成電力中斷。災情發生后,毛集供電部門及時報告上級供電部門,爭取專業人員和物資支持,每個村莊調運3臺以上發電機組,共計安排100名電力工作人員組成多支黨員服務隊,巡查檢修線路,保證村民群眾日常生活用電需求。“現在我們這戶戶都通電,保證我們的燒飯、用水、扇風扇,都可以,每天按時供電,正常供電。”毛集鎮張王村群眾張大爺對供電部門的工作十分滿意。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走在莊臺的水泥路上,看見前方圍了很多群眾,走上去一看,原來是有人在殺豬賣肉。農民張傳貴說,這頭豬是他家養的,政府花5500元錢給買去了,現場宰殺分發給群眾。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在莊臺里采訪,發現這里的群眾生活有保障,生命安全,基本生活物資充足,行洪區里的莊臺上,這座“孤島”不孤。(記者 李鈞 李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