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八公山區農業系統干部職工迅速行動,深入防汛救災一線,采取一系列抗災救災服務措施,有效促進災后恢復生產。
八公山區一方面制定并通過“八公山發布”等融媒體平臺、鎮村廣播、明白紙宣傳發布種植作物管理、畜牧業洪澇災害生產自救措施,另一方面立即成立由區農業農村水利部門主要領導帶隊,二級機構負責人、農業技術指導員組成的抗洪救災工作組,分赴各鎮村田間地頭,組織干部群眾排水除澇,及時轉移牲畜、苗木以及農業生產物資,做好災后農作物補栽改種,加強病蟲防治和疫情防控,爭取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截至8月5日,該區共組織開展50批次救災服務,安排生產技術人員3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9萬份,為2.8萬農戶提供信息服務。
同時,八公山區還邀請市農業農村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專家進村入戶指導恢復生產。在山王鎮工農村稻鴨綜合種養基地、南塘村草莓果蔬種植園區、孔集村大田作業區,專家們開展了災情核查,并對當地農業災情損失進行評估、分析,分區域、分產業研究提出災后恢復生產的指導措施和意見。全區農業農村部門及各鎮組織農戶補種糧食3380畝、蔬菜2888畝,消毒畜禽欄舍0.9萬平方米,修復受損大棚98個,挽回農業經濟損失387萬元,積極申報災后重建項目680萬元。 (通訊員 周 杰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