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記者懷著激動的心情來到田家庵區田東街道機床新村,采訪了八路軍老戰士梅文學。95歲的梅老與他59歲的女兒梅萍與記者進行了交流。
梅萍告訴記者,父親自小家境貧苦,1944年,18歲的他被家人送到了八路軍部隊。當時的群眾都知道,八路軍保家衛國,是幫助老百姓打日本鬼子的。從勤務員開始做起,梅文學開始了革命生涯。
1944年,日軍僅留第五十九師團又兩個旅團約2.5萬人的兵力留守山東。八路軍山東軍區乘日軍調整防務、收縮兵力之際,向敵軍發起了作戰攻勢。
當年1月,梅文學所在的濱海軍區部隊發起對臨沂、莒縣、贛榆地區敵偽據點的進攻,攻克敵據點多處。7月下旬,濱海軍區部隊殲偽濱海警備軍700余人。8月20日,日軍集中萬余人,“掃蕩”濱海區。山東軍區機關以及濱海軍區主力一方面轉入外線作戰,積極打擊敵人;另一方面,令各軍區部隊乘敵人后方空虛,積極發起攻勢作戰。山東軍區部隊1944年的攻勢作戰,共殲日軍4800余人、偽軍5.4萬余人,收復縣城9座,拔除敵據點1200余處,為大反攻創造了條件。
當年,在八路軍山東軍區,陳士榘任濱海軍區司令員,戰斗勇敢、為人機敏的梅文學,被任命為警衛員。后陳士榘任華東野戰軍參謀長時,梅文學又被任命為警衛排長。在此期間,梅文學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上級安排的戰斗任務,逐漸成長為一位年輕的成熟戰士。
1945年9月,日本已經宣布投降,但仍然有一些鬼子垂死掙扎。當時在山東韓莊,有一部分日寇駐扎在一條大河旁,借助大橋的有利地形修筑了很多碉堡。梅文學所在部隊在夜晚發起進攻時,鬼子的探照燈把附近照得如同白晝。部隊在大壩上架起重機槍把敵人的探照燈打滅后,戰友們立即發起了沖鋒。經過一番激烈較量,戰斗取得勝利。不久之后,日寇全面投降,不再負隅頑抗。
抗戰勝利后,梅文學隨部隊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大戰役,直到新中國成立。多年的戰斗生涯中,梅文學始終英勇善戰。1958年,他退伍來到淮南參加地方建設,為淮南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20多年后光榮離休。如今在田東街道,認識梅老的人都說他“平時言語不多,但做人做事總是首先為他人著想。”
目前,梅老由女兒照顧,生活很有規律。偶爾出門轉一轉時,體力已有所不支,需要女兒用輪椅推著。大部分時間,梅老喜歡躺在家里看電視。他非常喜歡戰爭題材,尤其是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他告訴記者,當時的戰斗條件,比電視劇里面演的苦得多!“中國現在強大了,有那么多先進武器,別的國家不敢欺負我們了。”(記者 張昌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