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國萬紫千紅群英譜中,有這樣一個普通的名字——方澤民。在炮火硝煙的抗日戰場上,他傳遞的命令和子彈一齊射向日寇。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拜訪了這位出生于1923年的老人,他的革命生涯堪稱傳奇。
1942年,國共第二次合作期間,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一致抵抗日本侵略者。那一年,19歲的方澤民加入了新四軍抗日游擊隊,在蒙城地區與日寇開展斗爭,深入敵后破壞日軍的物資運輸、通訊設備、交通樞紐。
1944年,國民黨抓壯丁,返家探親的方澤民被抓至阜南縣九里溝阜潁師管區訓練。由于從小念過私塾,方澤民被編入國民黨五十一軍一一三師通信連,開拔至山東棗莊抗擊日寇,那些大大小小的戰斗,讓方澤民至今記憶猶新。
1944年5月,滕縣戰斗打響。面對日軍及偽軍一個團的兵力,五十一軍夜間出兵作戰,以一支部隊為誘餌,誘敵深入,進而對敵人“包餃子”,日偽軍被全面包圍。經過一夜炮火轟鳴,槍聲不絕于耳,突圍不成的日軍不得不放下武器,繳械投降。
作為通訊兵,方澤民冒著槍林彈雨穿梭于戰斗單元之間,傳達命令,協調作戰。回憶當時的戰斗場景,方老依然很激動:“那次戰斗,打小鬼子打得暢快,俺們渾身是勁!”
驛縣戰斗,郭里集戰斗,王郢孜戰斗……打高郵,打益林,打安豐……面對日本侵略者,方澤民和戰友們舍生忘死,瞅準機會便去破壞日軍的通訊設備,炸斷日軍的鐵路,阻滯日軍的戰斗節奏……每次傳達命令的時候,方澤民都會和2名偵察兵一起行動。如遇大股日軍,機靈的方澤民便會潛伏或改道,如遇三兩個散兵,他們便會當機立斷,一鼓作氣消滅日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對華無條件投降。方澤民隨國民黨五十一軍趕赴河南接收和防區日軍受降事宜。
抗日戰爭勝利,國共二次合作再次破裂,內戰全面爆發。一直在暗地里尋找新四軍部隊的方澤民,始終看不慣國民黨軍隊的軍閥作風,更不愿意和自己的老部隊打仗。1947年,在魯南戰役中,方澤民瞅準機會,趁著夜色跨過河流,找到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當方澤民得知這是新四軍當年開辟的蘇南根據地時,甭提有多高興了:“我終于找到家了!”
隨后的歲月里,方澤民成為一名機槍手,先后參加了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抗美援朝戰役。抗日戰爭時期,他是一名通訊兵;解放戰爭時期,他是一名重機槍手;抗美援朝時期,他保障后勤,赴朝作戰……在刻骨銘心的烽火歲月,他英勇善戰、舍生忘死,立下赫赫戰功:榮獲特等戰斗英雄光榮稱號,榮獲個人一等功一次,剿匪一等功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戰斗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一次,學習教育三等功一次,集體二等功一次,個人四等功三次。
1984年退休后,方澤民不講究吃,不講究穿,最大的愛好就是讀書,家中堆滿了革命和歷史書籍。他最常做的事情,就是給左鄰右舍的孩子們講革命歷史故事;他的夢想是要讓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讓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意志,一代代傳承……今年3月5日,面對突如起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特地向淮南市紅十字會捐款1000元,表達一位老兵的愛國情懷。
跨過戰亂紛飛的崢嶸歲月,他在和平年代里默默奉獻,教育和警示后人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用軍人崇高的稱號,見證著祖國的日漸強大。(記者 柏松 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