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姐,騎電動車要記得戴頭盔,一定注意安全!”9月18日傍晚,大通區大通街道瀚城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春梅在瀚城小區走訪時,遇到騎電動車經過的居民張姝,于是送上溫馨提醒。“好的,謝謝李書記!”說著,張姝便調轉車頭,回家取頭盔。“騎電動車戴頭盔是常識,今天著急出門接放學的孩子就忘記了。”張姝告訴記者,社區李書記是個“熱心腸”,平時有事都愛找她,她總是樂于助人。
瀚城社區下轄瀚城小區一期、二期和金豐易居小區二期、三期4個生活片區,常住居民1.2萬余人。小區規模大、矛盾多,如何治理?“社區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堅持以心交心、真情服務,換來了居民的以誠相待。”李春梅告訴記者,社區開通了“民情直通車”,通過民情信箱、民情日記、民情熱線、民情懇談會等一系列互動方式,建立起社情民意收集和快速反應機制。
此前,不少居民圖省事,將電動車隨意停在樓道出口,有人還私拉電線充電。“進出不便,還有安全隱患。”居民馬效珍撥通民情熱線,希望社區及時解決電動車問題。獲悉情況后,社區與物業聯合開展日常巡邏,規范電動車擺放。同時,與淮南鐵塔公司合作,在小區內建設智能充電樁,徹底解決居民電動車充電難題。“現在充電規范了,電瓶車擺放也整齊了,大家生活更舒心了。”馬效珍說。
此前,由于管理不到位,金豐易居小區個別樓棟之間的綠化帶,被居民私自占用,或被硬化,成了“雞圈”“狗圈”;或被種上了菜,成了“菜園子”,絲瓜藤一路盤繞,有的甚至纏上了電線。社區收到居民反映情況后,結合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開展了環境整治行動,對居民私建的“雞圈”“狗圈”“菜園子”進行依法拆除,變成了美觀的草坪和整齊的綠植,做到還綠于民。“截至目前,我們配合區城管局等部門,共整治了8處私搭亂建行為,下一步將保持工作常態化,防止私搭亂建亂象反彈。”瀚城社區主任祁家林說。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旺盛。瀚城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相對缺乏,影響文娛活動的舉辦。一些居民在民情信箱留言,希望社區增設文化設施。社區及時回應,聯合區直部門拆除廢棄泵房,建設街頭游園,為居民提供休閑健身場所。
每天早晚,很多居民在游園里休閑散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不亦樂乎。同時,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義診、文藝演出等活動,守護居民身體健康,豐富精神文化生活。
“社區工作主要是服務,把服務做好了,社區就和諧了。”李春梅告訴記者,社區僅有9名工作人員,很難做到居民服務全覆蓋,于是社區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成立了環境維護、文體、消防法律、醫療衛生、家政幫扶5支志愿者服務隊伍,把熱心公益的居民納入志愿者隊伍;同時,引導有一技之長的居民認領志愿服務項目,比如免費理發、講授書法或攝影知識等,讓大家聚在一起、樂在一起。居民張姝就是一名志愿者,她平時會順便幫助鄰居接送小孩、輔導作業。“作為一名社區志愿者,我愿意為社區和諧奉獻一點光和熱。”張姝說。
“社區有了‘民情直通車’,居民表達訴求更便捷暢通,社區服務管理效率更高了。”李春梅告訴記者,社區堅持用情服務,著力解決好群眾關心的身邊事,疏通了社區治理的末端,奏響了社區的“和美樂章”。(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