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集區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窮了半輩子,如今俺成為村里的‘西紅柿首富’,這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了。”日前,記者來到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采訪,提到西紅柿種植,該村蔬菜種植合作社社員應治兆笑得合不攏嘴:“過去種西紅柿太累太難了,種少了不夠本,種多了賣不出,看著西紅柿爛在地里,俺苦在心里啊。如今,村里將我們種植戶組織起來,成立了合作社,并且幫助我們拓寬銷售渠道,俺家的西紅柿作為‘禮品果’現在是供不應求,西紅柿種植讓俺的生活如芝麻開花一般節節高。”
陶圩村黨支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堅持‘黨建+集體經濟’的工作思路,統籌整合上級各類扶持資金,利用好鄉村振興等強農惠農政策,根據陶圩村種植西紅柿已有數十年歷史的優勢,有效整合村里的土地資源,2018年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村‘兩委’幫助合作社全面做好種植規劃、技術指導、設備購置及線上線下銷售等工作,并注冊了“應臺孜”品牌,推動西紅柿特色種植上規模,當年西紅柿示范區產值達40余萬元,產品遠銷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示范帶動作用顯著。通過大力發展西紅柿等蔬菜種植業,促進了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也使群眾的錢包一天比一天鼓了起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陶圩村堅持“品牌戰略”,以打造“一村一品”農業項目為基點,帶動各類生產要素融合集聚、優化整合,鼓勵村民以土地或者資金入股的形式成為合作社社員,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同時,該村通過舉辦西紅柿品鑒、采摘、宣傳等活動,以及與安徽農金通商銀行淮南支行、原生態產品電銷平臺淮南知了商貿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等方式,把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戶連成一條線,形成上下聯動、集中發力、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合作社如今每年收入達30萬元,村集體經濟每年可增加收入約15萬元,種植戶每戶增收3至4萬元。
“在謝家集區,越來越多像應治兆一樣的農民,依靠村級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采訪中,謝家集區相關負責同志向記者介紹:“謝家集區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通過堅持黨建引領,我們采取整合集體資源、創新發展模式、培育農業人才等多種舉措,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的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在培育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中,謝家集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機關下派一批、擇優推薦一批等方式,選配了56名事業心強、有發展思路的同志擔任村黨支部書記,鼓勵、引導政治覺悟高的經營管理人才、有返鄉創業意愿的鄉土人才到村任職,目前已有50余名致富帶富能手、外出經商務工人員、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進入到了村“兩委”班子隊伍,同時,該區組建集體經濟工作指導小組,定期進鄉入村開展政策、業務指導,幫助鄉、村干部領悟政策要義,提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本領,并多次組織村黨支部書記前往岳西縣、潛山縣等地學習觀摩,進一步提高了村黨支部書記履職履責和發展經濟的能力。
謝家集區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在黨組織的堅強領導下,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扶持下,各村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主導產業,不斷壯大了村集體經濟,推動了全區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底,全區已全面消除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5-10萬元的村增至17個,10-50萬元的村增至34個,50萬元以上的村增至5個。”(通訊員 盛 靜 記者 蘇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