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高新區“十三五”發展綜述
五年的實干告訴人們,高新區不會辜負人民的期待;
五年的拼搏告訴人們,高新區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十三五”短短的五年,只是歷史長河的一個片段,卻注定在淮南高新區留下鮮明的印記——作為國家級高新區,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山南”決策部署,淮南高新區圍繞“四中心一基地”功能定位,集聚教育、文化、醫療等各類優勢資源,著力打造出宜居宜業宜教的現代化新城。
看發展:綜合實力持續增強,推動發展之“欣”
五年來,高新區全力“趕考”,交出一份發展勢頭好、城鄉面貌變化大、人民群眾實惠多的“答卷”:
2016年,淮南山南新區與淮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合并,格局更加宏觀,功能趨于完善。
2018年2月28日,淮南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淮南又一嶄新名片!
2019年,高新區完成財政收入8.8億元,同比增長24.7%;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2億元,同比增長10.9%。
2020年,預計完成財政收入10.08億元、同比增長14.5%,固定資產投資166億元、同比增長7%,規上工業增加值1.3億元、同比增長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25%,戰新產業產值6億元、同比增長18%。
國家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2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檢測機構各1家……高新區鉚定創新驅動戰略,為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肩負著淮南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光榮使命,淮南高新區緊緊圍繞“四中心一基地”的功能定位,著力打造全市的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研中心、教育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地,帶動淮南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業已成為合淮同城化的橋頭堡、淮南產業升級的“新引擎”。
看產業:升級步伐持續加快,搭建產業之“芯”
作為安徽省第6個國家級高新區,淮南高新區全力打造“以大數據產業為特色,以新能源、生物醫藥、先進裝備制造為主導,以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131”活力產業體系。
五年奮力拼搏,高新區的經濟建設交出了一份穩中求進的成績單:
網上繳費、網上辦證、網上訂購……市民足不出戶,便可享受一網互聯的便捷,而這背后有著淮南大數據產業的一份貢獻。
2016年8月,淮南大數據基地獲批“安徽省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大數據產業集聚發展一路高歌奮進,用實踐驗證發展。
如今,高新區已初步構建數據存儲、交易和應用三大核心產業體系,累計引進了中國移動(安徽)數據中心、蓋天力醫藥、中車株洲電機、華云數據集團等一批龍頭企業,大數據相關企業達380余家,2019年產值達到19.4億元,安徽大數據交易中心落戶于此。
發展先進制造產業,聚焦煤礦裝備制造和通信設備制造兩大領域,重點培育智能顯示終端,2019年產值達到16億元。
發展生命健康產業,以化學制劑、合成原料藥等生物制藥為基礎,積極拓展醫療器械、居家療養等領域,2019年產值達到1.2億元。
發展新能源產業,重點發展煤炭清潔利用、聚變新能源兩大領域,積極布局新能源電池行業。
依托煤炭開采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院、中意之旅等一批骨干單位和企業,發展現代服務業,2019年產值達到9.7億元。
看變化:綜合承載力持續提升,共享美好之“馨”
拔地而起的高樓鱗次櫛比,整齊干凈的道路四通八達,公園、綠地、廣場,猶如鑲嵌在城市中的一顆顆美麗珍珠,休閑的市民徜徉其中……無不呈現出這座城市的蓬勃生機。
高新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成立了投資服務中心,在行政審批方面為企業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務,真正實現讓企業最多只跑一次。為招商企業配建了2500套公租房,在全省率先推行直購電試點,著力減輕企業負擔。與9家商業銀行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為企業量身定做融資方案。
一張藍圖干到底,城市面貌持續更新!淮南高新區高標準開展新區規劃建設,基本形成以市委市政府為主體的政務中心、以奧體中心為主體的文化中心、以淮南二中、淮師附小等為中心的教育中心,以高新人民醫院、山南綜合醫院為中心的醫療中心加快建設,完成“十三縱十四橫”的交通網絡布局。
2016年至2019年,全區常住人口增幅超過220%;新區建成面積達2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近30萬,入駐企業1300余戶。
隨著市委市政府、機關學校、文化體育、商業衛生、企業總部等資源的大量入駐,高新區業已發展成為功能齊全、設施完備的新城區。隨著京澳廣場、萬茂城等一批商業綜合體的落地,中央公園、奧體中心、城市展覽館等一批文化體育場館的建成,新區面貌欣欣向榮,產城一體煥發勃勃生機。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千帆競渡,勇進者勝。“十三五”,高新區收獲良多,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民生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即將迎來“十四五”,高新區又將邁出堅實的步伐……(記者 柏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