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區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讓鄉村更美更宜居
“農村要小康,環境算一樁!”近年來,八公山區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增進群眾福祉的民心工程扎實推進,從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人居環境問題入手,下好“繡花功夫”,破解治理難題,力促“美麗蛻變”,大大提高群眾了幸福感和獲得感。
建好“小廁所”,服務“大民生”
“以前家里沒廁所,上趟廁所要跑到村委會附近的公廁,遇到下雨下雪這樣的惡劣天氣就更不方便。”今年72歲的山王鎮工農村村民張雪玲開心地告訴我們,現在不一樣了,村委會把廁所“搬”到了她家門口,還是沖水式的。“真是既方便又干凈,我這心里甭提多高興了。”
小廁所,大民生!為了提升村民生活品質,早在2018年山王鎮工農村就投入5萬余元開展戶改廁工作,大力宣傳農村改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廣大群眾自覺投入到農村改廁中來。截止今年6月,該村102家戶改廁任務全部完成。
“我們還加強對改廁工作的動態監管和指導,嚴格按照改廁標準,嚴把工程標準關、質量關、驗收關,從墊層到蓋板全程跟蹤,保證農村改廁工作高質量實施,努力做到‘建一處、成一處,用一處、滿意一處’。”區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今年該區對所有農村問題廁所進行全面整改,截至6月底在全區共排查戶廁257戶,發現問題50個,已全部整改到位。
整治“臟亂差”,舊貌換新顏
村道巷道潔凈如新,房前屋后綠樹環繞,一眼望去心曠神怡……走進八公山鎮錢湖村,村民家門口干凈整潔,擺放著統一的垃圾桶。“以前,好多家門口雜物亂堆,外面垃圾臭氣熏天,現在村里的環境大變樣了!”談起環境變化,村民朱文慧滔滔不絕,她告訴我們現在每天起床她都把屋里屋外打掃得干干凈凈,把垃圾集中放到門口的垃圾桶里,“不管是待在家里還是走出門外,去哪兒都干凈整潔,很舒心。”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改變村莊環境面貌,從最基礎的垃圾治理做起。
“以前村里幾乎每家每戶都習慣在房前屋后堆放雜物,環境衛生臟亂,為了破解這一‘難題’,我們村開展‘向垃圾宣戰’活動。”錢湖村支部書記井多芳一邊沿著村道走,一邊順手撿起路上掉落的零星垃圾。她回憶說,當時她帶領村兩委成員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宣傳動員,要求每家每戶先自行整理門前屋后雜物,不需要的雜物、垃圾等,村里就組織人力用小車一戶一戶運走,“陳年垃圾清理干凈了,村里環境越來越好,村民們文明意識也更強了。”
“我們區以‘創建生態八公,共建美麗家園’為目標,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區農林局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相繼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春季戰役、夏季戰役、“干干凈凈迎小康”行動等,積極引導農民群眾開展家庭內外大掃除活動,做好環境衛生“門前三包”。同時深入學習“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山王鎮林場村通過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驗收,成為中國農民豐收節組織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千村萬寨展新顏”名錄皖北唯一上榜村莊。
管護“長效化”,“顏值”持續在線
如何讓秀美鄉村的“顏值”持續在線?八公山區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實現村莊由一時清潔向保持長效清潔轉變,避免反復反彈。
為進一步創新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機制,該區按照“源頭治臟,專業保潔,全域覆蓋,系統管理”的原則,遵循“政府出錢購買服務”的思路,由區財政每年投入289.6萬元,對21個行政村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市場化工作,實現農村環衛作業全覆蓋。
該區還大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按照“戶集、村收、區鎮轉運、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鎮、村和市場化公司合理規劃設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點,對21個行政村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集,之后全部集中轉運進行無害化處理,該區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已經達到100%。各鎮政府分別設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點,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定點投放、回收利用、末端處置”的運行體系。
如今,在八公山區各村,環境整治“動真格”,鄉村“顏值”提升了,生態環境美化了,群眾日子富足了,鄉村也更具吸引力了。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提升讓農村舊貌換新顏,美麗鄉村入畫來,也激活了鄉村產業發展的“一池春水”。(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