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集區多措并舉收獲秋的果實
秋收時節,大地流金。連日來,在潘集區11個鄉鎮(街道)的田間地頭,到處一派機聲隆隆的繁忙景象。一臺臺收割機在田間穿梭作業,切割、脫粒、裝運、粉碎秸稈等工序一氣呵成,農戶們有序地忙碌著,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在古溝回族鄉聶圩村一望無際的田野里,一浪高過一浪的稻田遍地金黃,沉甸甸的稻穗迎風招展。村委會主任聶朋團正來回奔忙調度著收割機,他告訴記者,雖然今年水稻生長前期受洪澇災害影響,但在區農技人員的指導下,及時進行科學田管,今年水稻又是大豐收,每畝地能收1200斤左右,收入大概1400元。
潘集區是全省42個糧食主產縣區之一,全年水稻播種面積36萬畝。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產,認真落實水稻創高產技術方案,大力推廣優質新品種,通過試驗示范篩選出適合潘集區栽培的兩系雜交稻。同時加強農業技術指導、克服汛情等不利影響,及時發布水稻病蟲害防治情報,有效預防了病蟲害的發生蔓延,從而提升水稻的品質,增加了產量。
據潘集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中保介紹,田間測產,平均畝有效穗達到15.5萬穗,穗粒數達178粒,平均畝產達到633.2公斤,總產達22.8萬噸,分別比去年畝均增產13公斤,總增產0.468萬噸,在今年午糧豐收的基礎上,水稻生產再獲豐收。
為確保到手的果實全部應收盡收、顆粒歸倉,潘集區提早安排,強化部署,全力推進秋收工作,做到成熟一塊收割一塊。該區成立工作組深入基層一線,通過指導各鄉鎮(街道)加快機械改裝購置、組織人機搶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等舉措,保證秋收工作安全、平穩、有序進行。
在泥河鎮大圩村李方杰家的稻田里,隨著一臺加裝秸稈粉碎拋撒的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不一會兒,他家9畝多水稻收割完畢,秸稈全部粉碎還田。李方杰一邊往拖拉機里堆放剛收割的稻谷一邊高興地說:“我今年水稻收成還不錯,鎮、村干部幫助我們及時聯系機械搶收,秸稈也及時粉碎還田了。”
潘集區在秋收工作中,注重做好秸稈綜合利用。在泥河鎮大圩村水稻收割現場,鎮、村干部正忙著查看大型聯合收割機秸稈粉碎情況。據了解,今年秋收期間,泥河鎮加大秸稈禁燒宣傳力度,幫助農民聯系新型收割機,秸稈打捆機和秸稈收儲企業做到24小時值班,跟蹤機械收割,督促農機手低茬收割,同步進行秸稈粉碎。加快秋收進度,提高了收割質量。針對水稻收割期長的特點,該鎮扎實做好秸稈綜合利用,依托公司及農業合作社對秸稈進行收儲和銷售,并積極發動當地養殖企業抓住有利時機收集秸稈,為秸稈找出路、變廢為寶,既增加農民收入,又有效保護大氣環境。
秋收期間,潘集區各鄉鎮(街道)組織鎮村干部全部奮戰秋收一線,每天組織2000多臺農機設備日夜加班搶收。在秋收前夕,全區各鄉鎮(街道)新購農機具520臺(套),確保秋收工作順利推進。區農業部門積極發揮生產主力軍的作用,及時加強指揮調度,派出農機維修專業技術人員、安全員深入田間地頭,做好跟蹤服務,加大農機作業巡查力度,向農戶、收割機手宣傳安全生產相關知識,普及安全操作規程,加大安全駕駛宣傳力度,有效提高了廣大群眾、機動車駕駛人員遵法、守法和安全防范意識,為秋收安全奠定堅實基礎,保障了秋收工作安全有序進行。各鄉鎮(街道)積極組織成立搶收幫扶小分隊,幫助貧困戶、無勞力戶家庭搶收搶種,提高機械作業效率,加快搶收進度。同時積極推進秸稈綜合利用,該區泥河鎮、夾溝鎮和古溝回族鄉等鄉鎮積極與相關農業企業合作打捆收儲銷售農作物秸稈,實現秸稈綜合利用,既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現象,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當前,潘集區抓住天氣晴好的有利時機,秋收秋種順利推進。截至10月14日,全區水稻收割進入收尾階段,已收獲29.2萬畝,占總進度的81%,其中,機收29.2萬畝,機收率達100%,秸稈機械還田18.5萬畝。同時區農技專家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發布麥播進度和監測預警信息,指導農民適期播種,提高播種質量,確保種足種好小麥。當前已播種小麥0.5萬畝,機播率55%。在秋收現場,農業機械仍是“主力軍”,全區目前已投入主力農業機械近8000臺,其中收割機2760臺,拖拉機1800臺,秸稈還田機1650臺,播種機1769臺,快捷高效的農機會戰,有效確保了水稻顆粒歸倉、小麥及時播種,為來年糧食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圖:秋收期間,潘集區農業部門工作人員向種植戶、收割機手宣傳農機法律法規,現場為農機手解答農業、農機安全、農機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法規和安全生產知識,以及農機安全操作規程,確保農業生產機器以良好的性能投入到秋收工作中去,保障了秋收工作安全有序進行。 (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譚 敏 潘士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