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大通區九龍崗鎮淮舜社區大公村居民張寶珠和鄰居聚在一起拉家常,看著整潔的巷道,享受著秋日暖陽,心情格外舒暢。
“我從1979年便住在這里,已經41年了,見證了小區由新到舊的變化。”張寶珠告訴記者,以前,小區里雜草叢生,夏日里蚊蟲多,自己都不敢開窗戶;道路破損嚴重,雨天污水橫流,居民都不愿出門。隨著2019年綜合整治工程的實施,小區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在張寶珠的引導下,記者見證了小區的新變化,地面硬化、墻面美化、環境綠化、路燈亮化,還安裝了監控,就連居民樓樓道也重新進行了粉刷,很干凈,也很亮堂。
淮舜社區轄區內的大公村、光榮村、煤球村、淮新村等片區均為無物業小區,房改樓、自建房、福利房均存在,一直處于無物業管理狀態,車輛亂停放,亂搭蓋嚴重,基礎設施老化,環境臟亂差。為給居民創造一個好的生活環境,2019年歲末,九龍崗鎮結合鐵路舊房改造對無物業小區進行了集中整治。“以前居民區里是羊腸小道,居民家里著火了都不方便施救;現在拓寬成4米寬的水泥路,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煤球村居民譚志榮告訴記者。
“此次小區綜合整治充分尊重民意,突出路平、燈明、水暢、景美、便民,把好事實事做到了群眾心坎上。”淮舜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主任王吉群告訴記者,為方便居民給電動車充電,小區里建設了智能化充電樁;為方便居民如廁,把5座旱廁全部改為水沖式廁所;為方便居民夜間出行,新建了近50盞太陽能路燈;為保持小區整潔環境,引入了物業公司,實現常態化管理等等。同時,積極引導居民加強自我管理,對少數不文明行為進行勸導,對亂搭亂建依法予以拆除,對毀綠種菜行為予以清理,有效提升了小區人居環境。
“文明城市創建既要靠民,更要惠民。我們堅持創城惠民,從加強無物業小區、老舊小區、背街小巷整治入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認同感。”大通區委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該區按照“精準分類、一區一策”的原則,全力打好無物業小區整治攻堅戰,確保無物業小區管理從“無序”走向“有序”。
據悉,大通區共有43個無物業小區,住戶8974戶,建筑面積約82萬平方米。大通街道對6個無物業小區進行了整治,九龍崗鎮對淮舜社區3個無物業小區進行了整治,洛河鎮對2個無物業小區進行了整治,剩余無物業小區整治正穩步推進中。
在無物業小區綜合整治中,大通區堅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共疏通下水道270米,覆蓋露天下水道450米,配備窨井蓋及水表蓋50個,硬化路面約1150平方米,平整道路680平方米,確保道路平整、管道通暢、無污水外溢。加強環境衛生整治,清理雜物、清運垃圾48車,清理亂堆亂放400余處,拆除亂搭亂建12處;統一對墻體進行粉刷,覆蓋小廣告3000多平方米,做到墻體整潔、色調一致;對道路兩側進行綠化、美化,安裝路燈38個,晾衣架140個;生活垃圾定點投放,配置垃圾桶120個;規范機動車停放,施劃停車位300余處,非機動車停放位500余處。同時,為每個小區單元配備了滅火器2個、張貼公益廣告300余處。
無物業小區,梳妝打扮展新顏,居民生活更舒心。大通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下一步,該區將以街道、社區、小區整治為重點,持續抓好環境衛生整治和標準化建設,不斷提檔升級文明創建成果,讓群眾生活得更加美好。(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