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黃色、白色的菊花競相怒放,一叢叢美麗的菊花迎風輕舞,一陣陣清香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這是記者在田家庵區史院鄉聯湖村菊花基地采訪時看到的場景。目前,聯湖村菊花基地已達千畝,廣泛吸納了周邊富余勞動力,解決了農民就業的問題,菊花也成為聯湖村的“致富花”。
“種菊花不難,澆水、施肥、拔草等也很容易,比我們干農活輕松多了!蹦暧夤畔〉穆摵宕迕褚鼘W松和老伴兩個人生活,農閑在家待不住,又在菊花基地找了栽種菊花的工作!皼]什么大的體力活,就當鍛煉了,還可以有收入,我已經很滿意啦!币鼘W松說,在菊花基地附近幾個村莊,像他一樣想找點事情做的老人不少!拔覀冝r忙的時候聘用農村的大爺大媽來幫忙種植,費用一天一結,人均費用100元一天,最忙的時候一天雇傭230人。主要負責栽花、澆水、施肥、打藥、除草等一系列栽種、養護工作!本栈ɑ刎撠熑吮R廣山告訴記者。
“自從項目落地開始,我們做了不少基建工作,修路、修渠,通過生產、加工、包裝和銷售一條龍拓寬菊花產業發展。今年天不遂人愿,遇到了洪澇災害,基地大面積受災兩次,損失比較重!北R廣山話語中難掩心痛。據了解,基地今年先后2次受災,受災面積500畝以上,再翻土重新栽種后又遭受二次汛情,估算損失幾百萬元。作為回鄉創業的年輕人,盧廣山有股子不服輸的勁:“來年,將繼續投入菊花產業發展,爭取挽回今年的損失,也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帶動家鄉的經濟發展。”
“這個菊花基地項目今年2月開始籌備,3月落地,是區里的招商引資項目,土地流轉費用大概700元每畝,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甭摵逑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田家庵區史院鄉黨委堅持把發展產業作為脫貧致富的“壓艙石”,高度重視,持續推進抓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的模式,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要抓手,積極打造聯湖村菊花產業基地,大力扶持菊花種植產業,實現了黨建和農業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局面。今年7月入汛以后,聯湖村菊花基地受災后,史院鄉黨委迅即反映,召開防汛救災緊急會議,部署聯湖村菊花基地防汛救災工作,迅速啟動排澇措施,盡全力將菊花基地的損失降到最低。
“這個菊花基地是我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城郊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的又一個亮點,流轉的土地進行菊花種植的同時,又聘用了本鄉的農民、貧困戶等進行栽種和采摘等活計,多渠道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笔吩亨l黨委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夏洪澇災害發生后,鄉村兩級干部堅守在一線,幫助企業進行生產自救,在受損地塊種上了幾百畝冬小麥,全力以赴把損失降到最低,爭取挽回部分經濟損失。
“企業有需求,黨組織就出手;企業有困難,黨組織就幫扶。這給我們種植戶很大的信心,今年還將繼續追加投資,擴大基地規模,吸收更多勞動力,幫助聯湖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北R廣山介紹,目前史院鄉聯湖村菊花基地共1060畝,在不受災的情況下,每年能實現700萬元產值,給村級集體經濟帶來4萬元的收益,村人均收入在17240元左右,可解決200多名農民就業問題。后續企業將繼續加大投資,擴大菊花基地規模,充分利用聯湖村各項資源,讓菊花產業在此落地生根。(記者 李東華 通訊員 吳喆敏 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