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市城市建設成績斐然
5年來,市城鄉建設部門堅持補短板、強弱項、提品質、抓長效,城市綜合承載力不斷增強,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交通環境有了量的擴容和質的提升。
交通出行環境不斷完善
“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增道路面積120萬平方米,道路總長度1300.78公里(其中建成區1024.77公里),道路面積2696.2萬平方米(其中建成區2115.12萬平方米),建成區路網密度6.6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長度較2015年末提高了50.8%;道路面積較2015年末提高了51.49%。
市城鄉建設局結合路網規劃,統籌考慮主城區交通聯系,新建、改建、擴建完成了朝陽西路、國慶路、合淮路、舜耕山西支一路、臥園路、淮鳳路、臥龍山路、西經十八路等30余條城市主次干道路,對老城區老舊破損、設施不完善的40余條道路進行大中修改造。尤其是西支一路的順利通車,有效緩解了山南、山北道路擁堵的現狀,暢通了城市道路交通微循環,進一步完善了主城區路網結構;先后完成電廠路鐵路下穿、廣場路鐵路下穿、淮舜南路鐵路下穿等工程并實現通車;建設完成孔李淮河大橋、淮上淮河大橋。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增城市園林綠地面積56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2.55%、13.14平方米,較2015年末分別提高了5.78%、1.14平方米,順利通過住建部組織的國家園林城市復查。
市城鄉建設局以“增加綠量,提升品質”為遵循,通過實施街頭游園、道路綠化、公園綠地、舜耕山景區建設,構建“點、線、面、片”一體化區域特色綠化景觀。完成淮化醫院游園、楊家地游園、春申游園、瀚城游園、老馬山游園等50余處街頭游園改造提升,營造節點綠化景觀;開展城市綠蔭提升工程。全面實施道路行道樹提升,完成國慶路(廣場路-田大南路)、朝陽路(學校路-淮舜路)、田大路(朝陽路-洞山東路)、舜耕路(廣場路-淮舜路)等30余條道路行道樹提升工程,提升了道路綠化品質;推進城市公園建設。新建改造“五一”公園、曹嶺湖公園、洞山公園,提升龍湖公園、中央公園、周集壩公園景觀環境,完成安理大周邊環境景觀改造,構建宜居城市美景。實施舜耕山風景區生態修復。加強景區環山路沿線綠化景觀工程建設,完成舜耕山停車場、舜耕山濕地公園、梅嶺景點、仙女湖等重點綠化工程。
公用服務設施不斷提升
“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6座,新增污水處理能力25.2萬噸/日。新建污水管網416.28公里,完成老舊管網改造36.8公里,實施雨污分流管網改造162.67公里,新建再生水設施規模7.5萬噸/日,新增污泥處置能力51.02噸/日。目前,全市城市生活污水日均處理水量34.11萬噸,較2015年日平均處理污水23.87萬噸,提升10.24萬噸,增長42.9%。城市供水方面,完成了第一、三水廠取水口上移工程、壽縣備用水源等建設項目,開工建設了第五水廠改擴建項目(由原10萬噸/日擴建至13萬噸/日),續建山南新區水廠(10萬噸/日)工程。同時積極實施城市供水向周邊鄉鎮延伸工程,擴大城市供水服務范圍,形成了多源聯網、安全可靠的供水系統,共完成DN200-DN1000供水主管網建設約35km;城鎮燃氣方面,加快燃氣工程建設進度,提高城鎮燃氣普及率。完成了年輸氣量3.5億立方的天然氣第二氣源高壓管線工程,鋪設天然氣管線577.55公里,新建LNG、CNG汽車加氣站4座,建成了城市燃氣自動化控制調度系統。
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改善
“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71個,總建筑面積721.2萬平方米,居民9.26萬戶,累計完成投資約3.6億元。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實現“水通、路平、燈亮、地綠、整潔、安全、有序、人和”的整治目標,居民居住環境顯著提升。重點實施小區道路、管網、照明、停車位、綠化等基本型改造,逐步推進建筑節能和適老化等提升型改造,加強小區物業化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嚴格規范立項報批、規劃設計、招投標、工程監理等程序,重點把好拆違、進度、安全、協調、驗收等五關,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改造內容;全力推進農村危房改造,完成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共計13555戶,爭取各級政策補助資金共計14269.6萬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住房安全鑒定全覆蓋,全市6862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了住房安全有保障。(記者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