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十三五”糧食工作綜述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十三五”期間,我市扎實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緊抓糧食生產不放松,穩定糧食產能、優化糧食布局、提升糧食品質,不斷加強糧食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科技興糧的服務水平,實現了糧食生產的穩定增長,勾勒出一幅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的絢麗畫卷。
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質增效促發展
“十三五”期間,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多次榮獲“全省糧食工作目標考核優秀單位”“全市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先進單位”。2020年,榮獲“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糧食質量安全工作經驗獲全國推廣。
五年來,糧食安全基礎不斷夯實。牽頭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地方糧油儲備規模。加強糧食應急體系建設,指定應急糧食加工企業24個、應急糧油供應網點123個、應急糧油配送中心7個,保障糧食應急供應。預計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糧食銷售量可達74.2萬噸,與“十二五”糧食銷售量基本持平,糧油市場平穩有序。
五年來,糧食收購政策不斷完善。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政策性糧食收購總量可達118.2萬噸,較“十二五”103.8萬噸增長17.2%。五年來,糧食產業經濟不斷發展。實施優質糧食工程,壽縣成為“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示范縣。預計2020年糧油加工業產值可達144億元,較2015年68.5億元增長110%。預計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盈利總額可達5520萬元,較“十二五”1877萬元增長194%。
五年來,糧食倉儲能力不斷增強。國有糧食企業完好倉容達145.7萬噸,較2015年76.2萬噸增長91%。設立糧食庫長72個,創建星級糧庫27個,推進信息化建設,加強規范化管理,多次榮獲全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奮力實現新階段新突破
站在“十四五”開局新的起點上,我市將昂首闊步、足音鏗鏘,奮力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上展現新作為、新擔當,在打造運轉高效、生態環保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上實現新突破、新成效,在打造運轉高效、生態環保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上取得新發展、新輝煌。
2021年,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將繼續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修訂淮南市突發糧食事件應急預案。完成各級儲備糧油輪換和政策性糧食出庫任務。適時開展糧食應急演練,提升糧食應急能力。完善重要物資儲備管理機制,完成市級應急救災物資采購任務。嚴格落實糧食收購政策。堅持政策性收購與市場化經營“雙輪驅動”,落實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確保有人收糧、有錢收糧、有倉收糧、有序收糧,確保不出現群眾賣糧難現象。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推進糧食產業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項目落地。實施優質糧食工程,重點培育1個典型示范縣、4個先進示范企業、1個銷售收入超10億元園區,打造省級、市級公共品牌、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增加優質、綠色、健康的糧油產品有效供給,支持糧油企業申報“中國好糧油”。強化行業管理。加強糧食收購、糧食庫存、政策性糧食銷售、跨省移庫等監督檢查。推進糧食倉儲規范化管理,確保入庫糧食數量真實、質量良好、存儲安全、管理規范、運作合規。壓實安全儲糧、安全生產責任,堅決防止發生安全事故,確保庫安、糧安、人安。深化企業改革。按照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的要求,完善市屬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方案,以整合重組和土地變性確權為突破口,穩妥推進市屬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著力打造運行規范、穩健管用的糧食和物資安全保障制度體系。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加快行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確保糧食和物資儲備安全政策落地見效。
著力打造鏈條完善、效益良好的糧食產業經濟體系。突出抓好“五優聯動”“三鏈協同”,培育“產購儲加銷”一體化產業模式,促進多元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共同發展。
著力打造運轉高效、生態環保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加快推進糧食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推廣綠色生態儲糧技術,提高糧食“四散”(散儲、散運、散裝、散卸)比率,減少糧食產后損失。
著力打造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糧食流通合作體系。強化與長三角等地區的產銷合作、產業融合,建設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進而拓展全國消費市場。
著力打造運轉高效、生態環保的現代糧食物流體系。以優質優價引導農民調整種植結構,實現增產增收。實施“放心糧油”“主食廚房”工程,為消費者提供品種豐富、質量安全、營養健康的產品,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記者 周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