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呀,我摘的這個西紅柿好大、好紅。”
“沙楞楞的,這西紅柿真好吃。”
4月14日下午,春光明媚,位于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的應臺孜西紅柿采摘基地里,幾十名女同胞正在蔬菜大棚里興高采烈地采摘西紅柿,鮮紅的西紅柿讓人垂涎欲滴,幾名女同志忍耐不住,用礦泉水將新鮮的西紅柿清洗后,現場開始大快朵頤。
“應臺孜西紅柿是謝家集區的特色農產品,為了振興鄉村經濟,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我們號召全區廣大婦女干部和群眾積極參與到巾幗消費助農活動中來,以實際行動助農增收。”謝家集區婦聯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今天組織女同胞采摘應臺孜西紅柿,即是讓大家在采摘中分享種植戶的豐收喜悅,也是為了為民辦實事,凝聚同心奔小康的合力和信心。”
看著大家歡天喜地在大棚里采摘西紅柿,種植戶陶剛蘭大姐的臉上蕩漾著快樂的笑容:“以前西紅柿成熟了,俺要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現在政府為我們搭建了很多銷售渠道,采購商上門來收購,還有好多市民來現場采摘,俺的西紅柿現在是不出基地就能銷售一空,而且還能賣個好價錢。”
“從三月底開始采摘,到秋季收獲結束,一棚西紅柿產量有七八千斤左右,毛利潤超過了一萬元。”陶剛蘭告訴記者:“以前俺只種了三個大棚的西紅柿,這幾年政府大力支持我們,西紅柿種植效益也很可觀,去年俺將種植規模擴大到了十一個大棚,現在西紅柿不愁賣,俺們種植西紅柿發家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做為我市的蔬菜種植供應基地,謝家集區望峰崗鎮陶圩村的當地群眾就有種植蔬菜的傳統,尤其是這里的土壤氣候等條件特別適宜種植西紅柿,經過幾十年的種植,當地群眾種植西紅柿的技術日趨成熟,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沙瓤、皮薄肉厚、酸甜可口、美味多汁的陶圩村西紅柿已成為淮南人民“記憶中的味道”,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由于陶圩村位于應臺孜地區,因此,我們為陶圩村西紅柿注冊了‘應臺孜’牌商標。”采訪中,陶圩村黨支部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陶圩村的西紅柿種植歷史悠久,保持了原生態的種植方式,重視施用農家底肥,純人工田間管護,所有收獲的西紅柿沙瓤可口,在淮南和周邊地區小有名氣。2018年以來,我們發揮蔬菜種植的傳統優勢,支持鼓勵村民發展特色農業,成立了應臺孜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注冊了‘應臺孜’商標,現在全村西紅柿種植規模已達到百余畝。同時,為了幫助種植戶解決銷售問題,我們積極拓寬銷售渠道,與西商安徽淮南項目公司、淮南通商農村商業銀行、知了商貿等單位建立了合作關系,現在應臺孜西紅柿供不應求,產銷兩旺。今后我們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扶持應臺孜西紅柿做大做強,讓蔬菜產業成為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
“4月27日,我們要舉辦第三屆應臺孜西紅柿節了,到時候一定要來吃我們的西紅柿呀。”離開陶圩村時,陶剛蘭大姐叮囑記者說:“一定要來參加西紅柿節呀,我給你們摘最甜、最紅的西紅柿吃。”(記者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