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是民生之本。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
2016年以來,我市大力實施就業脫貧工程,通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扶貧車間吸納等多種幫扶方式,促進貧困勞動者通過就業增收實現脫貧。2016年以來,結合實際制定幫扶措施3萬余條,開展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7000余人次,開展創業培訓115人,全市建設并正常運營就業扶貧車間19個,開發保潔、護林、護路等輔助崗位、居家就業崗位3400余個,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35萬余人次。
如今,有技能、有事干、有錢掙成為了貧困地區群眾的生活“底色”。生活條件好起來,“錢袋子”鼓起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加迫切,當地群眾勞動創業愿望越來越強烈,奮斗精神越來越足。
為不斷完備就業脫貧政策體系,我市相繼出臺《淮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就業脫貧工程的實施意見》、《關于做好就業脫貧工程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淮南市就業扶貧驛站建設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關于印發〈2020年淮南市技能脫貧培訓、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新技工系統培養實施辦法〉的通知》、《關于整改就業扶貧驛站(車間)有關問題的通知》等30余份文件,內容涉及就業扶貧驛站(車間)建設運營、技能脫貧培訓、就業脫貧服務等內容,明確工作任務、規范工作內容,政策體系不斷完備。
——重點幫扶不斷線。深入開展調查摸底,摸清貧困勞動力勞動能力、就業意愿、技能水平、培訓需求等基礎信息,與扶貧部門常態化開展信息比對工作,結合實際制定并落實幫扶措施,幫助1.3萬余名未就業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加強臺賬管理,全面核查全市貧困勞動者基礎信息,精準識別貧困勞動者,夯實就業脫貧基礎。依托就業脫貧管理模塊,采集和更新貧困勞動者就業信息,定人跟蹤開展精準就業幫扶,實現貧困勞動者信息共享。完善網絡招聘平臺,密集舉辦線上招聘活動,實現貧困勞動者求職招聘的遠距離無縫匹配。
——指導培訓不斷線。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需求摸底,制定技能脫貧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多樣化的精準培訓。采取定向、訂單式集中培訓和“送教上門”、“插班”、“師帶徒”等精準培訓方式。2016年以來,組織實施技能脫貧培訓7000余人次。
——崗位推送不斷線。通過職業介紹、勞務輸出、定點對接等途徑,推進貧困勞動者外出務工就業。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和定向招工,持續進行崗位推送,建立大別山革命老區、行蓄洪區貧困勞動者就業需求清單、企業用工清單,摸清底數,精準對接。2016年以來開展革命老區、行蓄洪區勞務對接和定向招工142場次,為貧困勞動者提供就業崗位3.2萬余個。
——接續服務不斷線。每年開展“就業脫貧服務月”和“就業脫貧行動日”主題活動,市縣區聯動,集中開展就業幫扶。通過組織招聘會、走訪慰問、典型宣傳、政策宣講等措施,多措并舉,持續發力,不斷提升幫扶成效。
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出臺了《淮南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實施細則》,幫助就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促進就業扶貧車間穩定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發放就業扶貧車間新增就業崗位一次性補貼2.7萬元、一次性復工復產補助10.8萬元、運營補助2.2萬元。開展以“聚焦重點再發力,決戰決勝就業行”為主題的“就業脫貧服務月”活動和以“穩崗就業,決戰決勝”為主題的“就業脫貧行動日”活動,多措并舉,持續發力,組織各類招聘會50場,847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21455個,開展典型選樹5次,開展走訪慰問60次,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51次,發放宣傳材料13000余份。
與此同時,我市還建立健全協作推進、督查調查、考核激勵等就業脫貧機制,在提升就業扶貧服務水平上下功夫。通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扶貧車間吸納等多種幫扶方式,促進貧困勞動者通過就業增收實現脫貧。建立協作推進制度。加強與市扶貧辦、財政局等部門的聯動,在數據比對、資金撥付等方面實現信息共建共享。突出就業扶貧導向,市縣區層層簽訂責任書,分解任務,細化指標,壓實責任,確保上下聯動推進實施;建立定期調度制度。市政府每月舉行扶貧工作調度會,由分管副市長主持并聽取匯報,就業脫貧工作每月均作為固定項目匯報進展、困難和措施。市人社局實行“一把手”周調度,每周調度就業脫貧工程進展情況,開門見山講問題,不留情面報進度,共同協商解難題,確保年度各項目標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建立考核督查制度。逐月統計、季度通報、定期督查、年終考核,確保就業扶貧各項工作有效落實。建立暗訪督查制度,采取“四不一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插現場)的形式,有效推動就業脫貧深入開展。
脫貧成效不斷顯現。深入開展調查摸底,摸清貧困勞動力勞動能力、就業意愿、技能水平、培訓需求等基礎信息,結合摸底情況制定幫扶措施3萬余條,2016年以來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1.35萬余人次。不斷提升就業扶貧車間帶貧減貧成效,嚴格按標準建設驗收就業扶貧車間,加強就業扶貧車間運營監測,及時幫助解決生產經營中面臨的困難問題,全市19個就業扶貧車間穩定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258人。
多渠道開發崗位,促進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規范就業扶貧車間建設運營管理,促進就業扶貧車間穩定發揮帶貧減貧作用。一方面堅持“圍繞產業、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持續發展”原則,在具備條件的鄉鎮或行政村建設就業扶貧車間,通過就業扶貧車間促進農村產業發展,吸納貧困勞動者就業,幫扶貧困勞動者就近就地就業。強化就業扶貧車間規范化管理,嚴格按照程序、標準開展就業扶貧車間動態認定,落實完善動態調整、監督管理長效機制,穩定并逐步提高就業扶貧車間帶貧率。另一方面持續跟蹤督導、了解掌握就業扶貧車間生產經營現狀,切實強化生產經營困難就業扶貧車間幫扶,通過訂單調劑、幫銷代銷、提供崗位信息等有針對性的措施,強化各項扶持政策落地落實,幫助就業扶貧車間渡過難關,確保就業扶貧車間訂單不斷、生產不斷、崗位不斷、貧困戶就業不斷,穩定發揮帶貧減貧作用。目前,全市19個就業扶貧車間在崗勞動者844人,其中吸納貧困勞動者258人。
持續推進“三業一崗”就業扶貧模式,大力開發適用性強、針對性強的各類公益崗位,引導貧困人口家門口就業。2016年以來,開發保潔、護林、護路等輔助崗位、居家就業崗位3400余個,幫助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2020年,聯合市財政局下發了《關于印發〈淮南市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對使用就業資金開發的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安置流程、管理要求進行細化,規范勞務協議及日常管理。截至目前,安置上崗鄉村公益性崗位942人,發放補貼350余萬元。
優化服務搭建平臺,促進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有序開展“2+N”招聘活動,充分利用“安徽公共招聘網”“職等你來”就業需求登記小程序等方式,發揮駐村扶貧工作隊、幫扶聯系人、村“兩委”干部作用,為貧困勞動力常態化推薦更多適合崗位。廣泛動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勞務經紀人,加快組織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對到戶籍所在縣以外務工就業的貧困勞動力按規定給予交通費補助,共發放貧困勞動者外出務工交通費補助8.3萬元。
精準實施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
對有培訓需求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開展摸底調查,結合培訓需求,開發部分特色種養殖等農村實用技術培訓項目,納入就業培訓補貼范圍。根據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需求,制定技能脫貧培訓工程實施方案,組織多樣化的精準培訓。對培訓就業需求集中、參訓對象多的職業(工種)可以采取“送訓下鄉”等方式組織開展定向、訂單式集中培訓;對參訓對象少、零散的、個性化的培訓需求,采取“送教上門”、“插班”、“師帶徒”等方式開展精準培訓。2016年以來,組織實施技能脫貧培訓7000余人次。
圍繞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有針對性地安排培訓班次,科學設置培訓內容,因戶施策,分項目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集中力量開展精準技能培訓,確保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培訓需求的勞動力全覆蓋,根據貧困勞動力精準扶貧情況摸底表,按照貧困勞動力培訓需求和愿望,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列入培訓計劃。按培訓項目分類登記造冊,培訓對象落實到人,做到底子清、數據準、培訓精準,確保各類培訓有序穩步推進。
根據貧困戶家庭發展現狀,按照培訓流程開展培訓,讓每個環節都有培訓內容,通過系列化培訓,讓貧困戶勞動力切實掌握一門技能,實現技能脫貧。精準定位我市市場和貧困勞動者需求,出臺了《關于公布我市技能脫貧培訓增設工種目錄和補貼標準的通知》,增加了淮南牛肉湯制作、淮南八公山豆腐制作、水稻種植旅游商品制作、旅游服務、果樹栽培、光伏電站設施維護、淡水養殖、公路養護、草坪種植、蔬菜栽培與立體種養、食用菌栽培、農村電子商務、禽畜養殖、家庭保潔、農作物種植等16個專項能力應用于技能脫貧培訓,實施“按需定培”。
采取集中授課、現場指導、觀摩學習、能人說教等形式組織貧困戶勞動力全流程、全課時參加培訓,做到每個培訓項目和各培訓流程的學員、時間、內容、地點、課時、師資“六到位”,開展適合產業轉移需求和實用型技能培訓班,分期分批對不同層次的貧困勞動者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實現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同時,緊緊圍繞“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保穩定、以穩定促和諧”主題,聚焦市場需求引導職業培訓方向,通過精準定位貧困勞動者需求,進一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力地促進了貧困勞動者就業創業,增加農作物種植、禽畜養殖、光伏電站設施維護、旅游服務等特色工種用于技能脫貧培訓。
健全創業扶持機制,促進創業帶動幫扶
我市不斷加強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出臺《淮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創業淮南”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淮南市2019年就業創業促進工程實施辦法》《關于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建設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2018-2020)》《淮南市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培訓五年行動計劃(2016—2020年)》《淮南市農民工創業園管理辦法》《淮南市2019年“接您回家”活動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做好創業擔保貸款申請人資格認定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鋪平創業政策“最先一公里”,支持包括貧困勞動者在內的返鄉農民工群體創業,完善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培訓、創業稅收優惠等政策,在市場準入、證照辦理、場地建設、金融支持、水電減免、社保補貼、創業培訓等方面實施政策傾斜。2016年以來,專門針對有創業意愿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開展創業培訓5期115人,提升其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
近年來,我市大力支持具有創業能力但缺乏啟動資金的農民工返鄉創業,精準扶持他們創業啟動資金和擴大經營資金,增強了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積極性,帶動吸納更多的貧困勞動者就業創業。2016年以來,已向農民工群體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88億元,有力支持了農民工群體自主創業。
創業園是創業者創業的實踐基地,為創業者創業搭建平臺。我市陸續建設農民工創業園19家,占地面積1032畝,建筑面積44.06萬平方米,帶動就業4400余人。為加強農民工創業園管理,充分發揮創業園孵化作用,我市還出臺了《淮南市農民工創業園管理辦法》,向返鄉創業農民工公布我市各級園區入駐條件、入駐流程和優惠政策,為返鄉農民工推薦標準廠房、孵化器、市場商鋪等創業平臺,從制度上對農民工返鄉創業提供有力的保證。(記者 魯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