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生活污水橫流,每天人流量還多,下雨天特別容易滑倒,現在管道通了,路也平了,真的太感謝你們街道和社區了。”住在八公山區新莊孜街道治東社區的陳大媽激動地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新莊孜街道治東社區以實際行動踐行學習黨史精神,到轄區中走訪,收集整理群眾意見上報街道。“我們在排查過程中發現,治東老街道樓巷路面坑洼不平,污水橫流導致居民出行不便,于是立即行動,協調相關部門,在街道黨工委的支持下,修建下水管道,鋪上瀝青,疏通排污管道,還居民一個干凈的生活環境。”治東社區黨總支負責人表示:“為居民做實事,是我們的職責,只要是居民的事情,無論多難都會盡力辦好。”
為民辦實事,實事為人民。老舊小區改造牽動著千家萬戶,八公山區堅持改造與整治并舉、建設與管理同步,著力解決群眾身邊的難點、焦點問題,通過集民意、惠民力、聚民心,以“尊重民意”為原則,廣泛收集居民意見,發揮居民積極性,使老舊小區整體改造提檔升級,力爭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短板改善、城市環境秩序提升,助力文明城市創建。
近日,畢家崗街道上游社區老街道院內人來人往、熱火朝天,周邊居民正在清理自己種植在公共綠化區內的蔬菜,還有居民正在拆除自己搭建的木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持老舊街道改造。
上游社區老街道已建成20余年,原本小區內有一塊約1000平方米的空房和空地,平日里居民鮮少光顧,也無人打理。漸漸地這塊區域被各種雜草覆蓋,植株歪斜,破舊損壞嚴重,近年來一些居民甚至還在場地內搭建起木架,種起了黃瓜、辣椒、葡萄等。今年3月,上游社區開展文明城市環境整治時,當地居民便提出希望社區能將這塊場地更新改造,給小區的老人、小孩一個活動的場所。該社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將該事項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事項清單,經過多次實地走訪,綜合社區居民意見,與共建單位通力合作,匯集社會多方力量,對該處區域進行改造。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傾聽居民意見,匯總梳理后直接向社區反映。”70歲的老黨員張琴,是上游社區第二黨支部的成員之一。作為一名老街坊,她發揮熟悉情況的優勢,上門入戶,與居民談心交心,收集意見和建議。“我們希望增設健身場所,方便大家鍛煉。”“要增設路燈,回家看得見,方便群眾出行。”“希望地面要重新硬化,改善破敗的環境……”一條條意見被匯總上來,吸納到改造方案中。“在老舊街道改造中,上游社區堅持黨建引領,發揮黨員作用,匯聚民智民意,讓改造更符合群眾需求,讓居民更加滿意。”上游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勝表示。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學黨史、辦實事,將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2021年以來,八公山區硬化小區道路3300米,疏通改造雨污管線2600米,綠化補植2830平方米,增設路燈81處,增設安防設施71處,新增文化健身設施55個,受益群眾達到1500余戶。老舊小區基礎設施的完善、環境的美化,讓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最直接、最現實的便利。
“今年我們計劃對5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切實辦好民生工程,著力提升居民滿意度和幸福感。”八公山區住建局負責人表示,區住建局將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不斷向縱深發展,讓居民得實惠。(通訊員 施雅雯 記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