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八公山區第六小學負責同志帶著“情系師生辦實事,排憂解難效率高”的錦旗到該區人民檢察院表示感謝。“從獲知案件線索,到隱患整改落實,僅用時三天,近400名學生和教師進校、回家的行路安全得到了有力保障。”該校負責同志感慨地說。
4月中旬,八公山區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在走訪八公山區第六小學期間,發現學校門前道路沒有減速帶和警示標識,在校近400名學生和教師的出行存在安全隱患,及時與轄區內交警管理部門對接,安排人員現場施劃人行道和樹立警示標識。
2021年以來,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檢察部門不斷提高政治站位,主動擔負起“公共利益代表”的職責,積極推進“雙提升”工作,為群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強化機制建設,實行一體推進
市人民檢察院完善一體化工作機制,制定《淮南市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的意見》,強化基層工作指導,在鑒定評估、案源拓展、質效把關等方面解決基層院實際難題,打造兩級院聯動共進的工作格局,多項辦案數據較去年大幅增長。用好“智慧公益訴訟線索平臺”,及時發現可能成案的線索,主動標記核實,轉化成案。
錨定三大領域,落實司法為民
該院加大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為民辦案力度,深入開展“守護綠色江淮美好家園”專項檢察強化年活動。走村進鄉,鄰淮涉湖,走訪中安聯合煤化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結合淮河流域禁漁退捕工作,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提高群眾保護淮河流域生態環境意識。
找準提升人居環境治理水平的切入點,開展煤矸石堆場治理和磚瓦窯廠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回頭看活動。全市兩級院對19條整治線索涉及的34處現場進行回頭看抽查,督促問題比較集中的鳳臺縣、毛集實驗區行政機關加大六類典型違法情形整治,促進生態修復。
聚焦紅色革命文化傳承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重視和加強文物保護新領域辦案探索,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加強烈士紀念設施修繕保護工作,加大英雄烈士精神的宣傳力度,營造尊崇烈士的濃厚氛圍。
落實“檢察建議”,守護“公共安全”
維護公共安全這個最基本民生,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該院著力把教育整頓成果轉化為推動檢察工作的動力和實效。
關注“小井蓋大民生”,高檢院專門下發了“四號檢察建議”要求推動窨井蓋綜合治理工作,守護群眾“腳底安全”。市檢察院著力開展調研與核查,與有關部門達成工作共識。組織兩級院“跨部門合作、一體化推進”,在全市范圍開展實地巡查,摸排轄區內窨井蓋缺失破損問題線索,明確行政監管職責單位,厘清監管責任主體和窨井蓋物權主體,依法開展法律監督,向承擔窨井蓋行政監管職責的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窨井蓋物權歸屬責任單位中國移動淮南分公司等單位制發檢察建議書。著力做好案件辦理。截至目前,發現隱患點48處,梳理匯總案件線索39件,立案31件,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0件。
緊抓公共安全領域突破口,對全市各縣區內存在的加油站工作人員掃碼支付行為存在安全隱患、居民小區電瓶車“飛線充電”、高層建筑外墻保溫層脫落、非法占堵消防通道、人行橫道信號燈和警示標識設施不規范等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線索,依法向相關行政職能部門、基層街道發出督促整改的訴前檢察建議。田家庵區檢察院在全區開展“外墻脫落”專項摸排整治,督促相關行政職能部門依法履行監管職責。謝家集區檢察院到紅輪社區開展“督促整治飛線充電,合力維護公共安全”專項活動整改情況“回頭看”,以法律監督職能回應時代需求,努力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