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們,上課啦!今天我給大家講的內容是:視死如歸、被敵人沉尸淮河的巾幗英雄胡之光烈士的革命故事……”6月16日中午11時,潘集區賀疃鎮14個行政村的194個“大喇叭”又一次準時響起,今天是鎮里的廣播員姚燕在廣播里向村民宣講黨史故事。通過大喇叭開啟了全鎮9000多戶鄉親學習黨史、知曉政策的新渠道。這是潘集區創新形式載體,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的一個縮影。
為了及時、準確地把黨的好聲音傳進千家萬戶,拓寬黨史學習教育覆蓋面,打通黨史宣講“最后一公里”,潘集區11個鄉鎮街道的178個村(社區)發揮黨支部大喇叭的作用,用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鄉村”宣講活動。
“我因在部隊受傷失去雙手,不能用手機,從大喇叭里聽著黨的歷史,讓我仿佛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我發自內心地為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而自豪。”今年88歲、黨齡55年的李茂祥老人激動地說。每當村里的“大喇叭”響起,他都會認真地聆聽、思索、感悟。
“利用農村高音喇叭覆蓋面廣、操作性強、使用靈活方便等特點,安排專職人員精心挑選黨史小知識、黨史故事、紅色歌曲等內容,向村民按時播送,村民足不出戶就能通過廣播收聽黨史學習內容。”潘集區負責人告訴記者,各鄉鎮(街道)還結合區情、鎮(鄉)情,邀請老黨員通過鄉村“大喇叭”講述發生在潘集的可歌可泣的黨史故事,讓更多的人了解潘集,走進潘集。
“現在我們村的大喇叭每天都宣講黨史,每次30分鐘,讓黨員群眾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在田間地頭,隨時隨地都能學習到黨史理論知識,聆聽紅色歌曲、黨史故事,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對黨史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潘集區賀疃鎮塘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劉全坤說。
一個個感人的黨史故事,一首首悠揚的紅色歌曲,通過遍及于全區各村(居)的鄉村大喇叭,走街串巷,飄進了大家的耳朵,走進了百姓的心里。潘集區利用“大喇叭”播放黨史故事、進行黨史宣講,使群眾在家就能接受黨史教育、豐富黨史知識,讓黨史教育“飛入尋常百姓家”,真正打通黨史學習教育“最后一公里”,將黨的聲音傳送到基層每個角落、每個百姓的心坎上,讓“鄉村大喇叭”奏響“黨史學習”的最強音,凝聚起全區上下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力量。(特約記者 柏 松 通訊員 譚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