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的出彩答卷
五年,是一個刻度,標注著發展的高度;五年,是一次跨越,丈量著發展的幅度。
大通區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的五年,是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五年。五年來,大通區委堅持一手抓高質量轉型發展、一手抓全面從嚴治黨,圍繞加快轉型、助推發展的大事,群眾關切、歷史遺留的難事,夯實基礎、有利長遠的實事而不懈奮斗,連續5年在全市縣區考核工作中榮獲優秀等次。
“十三五”末,全區財政收入為6.25億元,年均增長4.07%,增速超全市各縣區平均水平;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5億元,年均增長7.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91.5億元,年均增長8.7%;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1億元,年均增長15.4%;人均生產總值從2.66萬元增加到5.4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生產總值均實現“翻一番”;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9915元、17672元,實現了城鄉區域共同發展的小康。
經濟穩中求進,提高發展“含金量”
【實例見證】 五年間,唐興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園等一批大項目落戶大通工業新區,鼎圖液壓等一批大項目入駐上窯工業集聚區。樂森黑馬有限公司榮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唐興機械裝備有限公司榮獲“淮南市市長質量獎”。
【發展方略】 經濟發展,以質取勝。大通區著力抓實實體經濟,筑牢發展根基。深入實施“工業強區”戰略,規上工業總產值達170億元,年均增長10%;規上工業增加值為36.6億元,年均增長10%;69家戰新工業產業完成總產值132.2億元,占工業產業總產值的53.8%,制造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89%。
招商引資,引來源頭活水。大通區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格局,組建8個招商工作隊,成立上海、寧波、無錫3個駐點招商組,五年來累計引進億元以上市外內資項目資金108.37億元,引進億元以上省外項目資金137.67億元。
項目是經濟發展的“牛鼻子”。該區建成面積達6平方公里的大通工業新區、上窯工業集聚區,入園企業達到138家。全區累計實施重點項目156個,完成投資144億元,唐興機械等124個項目相繼建成達產,邁瑞5G加工等32個項目加快續建。實施富華服飾羽絨服等60多個,獲評高新技術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11家。農業現代化提速,各類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達280家,創建國家、省、市級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農場22個。服務業發展提質,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增加至60家。
優化環境,擦亮發展金字招牌。大通區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創優“四最”營商環境,區政務服務中心建成投用,在全市率先開辟個體登記(注冊)7×24小時自助政務服務,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全程網辦達92.66%,企業開辦實現“一日辦結”,榮獲2019年度全省政務公開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深入推進“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服務企業“零距離”。截至“十三五”末,全區各類市場主體總量達10226戶,年均增長15.3%。
文旅融合,激活發展新動能。“壽州窯”獲批中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九龍崗民國建筑群”等12處文物古跡成功申報國家、省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簽訂總投資22億元的淮南礦心文化旅游度假區項目框架協議,“胡胡家生態園”入選安徽首批省級休閑旅游示范點,樂森黑馬樂器有限公司被評為安徽省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生態建設優先,提升發展“含綠量”
【實例見證】 五年來,全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35.59%,空氣優良率提高24.6%;投資4099萬元完成12公里污水管網建設任務,鄉鎮政府駐地污水管網實現全覆蓋,城市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發展方略】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通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和林長制,堅決打贏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大通區全力抓實大氣污染防治,實施全區范圍內全年全時段全面秸稈禁燒和全域“零燃放”。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啟動高塘湖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成功引入杭州千發集團凈水漁業項目。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快推進世行貸款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抓好農村環境整治“三大革命”,農村環衛作業市場化實現全覆蓋,上窯鎮馬廟村獲評安徽省美麗宜居示范村。科學劃定禁養區,規模養殖場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全部完成。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耕地土壤環境得到保護。
民生保障有力,增強群眾“獲得感”
【實例見證】 五年來,大通區教育更加優質均衡,累計投入4.6億元,完成9所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9所公辦幼兒園改擴建、21所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14所中小學改薄提升工程和21所智慧學校建設任務。
【發展方略】 大通區堅持共享發展,累計投入資金7.76億元,實施民生工程128項,人民生活顯著改善。
五年來,該區累計投入各類扶貧專項資金4256.9萬元,建成產業扶貧類項目22個、扶貧產業基地5個,1038戶、189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新增就業2668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困難群體應保盡保,累計發放各類社會救助資金1.75億元,惠及40.22萬人次。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國家規定水平,基層醫療體系標準化和“智醫助理”系統建設順利完成,省級慢性病防控示范區創建通過復審,大通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批準為省級醫養結合示范中心。
……
潮起新時代,大通更出彩。回眸大通區五年發展歷程,涌動著發展的力量、溫暖的力量!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大通釋放活力、綻放新姿!(記者 朱慶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