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臺縣縣域經濟發展紀略
近年來,鳳臺縣攥指成拳,靶向發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城市建設“經濟園區、老城區、新城區”三區并進,鄉村發展脫貧攻堅、產業振興、鄉風文明同步深化,為鳳臺高質量發展凝聚了力量,匯聚了存量,積聚了能量。
靶向發力,主攻轉型發展增長極
鳳臺縣始終把穩增長作為重中之重,適應煤炭去產能形勢,千方百計走新路、開新局,啟動實施主城區西進、開發區北上戰略,發展空間拓展8.16平方公里,實施省重點項目273個,跨進了高速、高鐵時代。
截至“十三五”末,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15年的216億元增長到2020年的315億元。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35.6億元,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558.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59.7億元增長到92億元。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4%、8.5%,獲得國字號榮譽5個、省字號榮譽13個。
該縣始終把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著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產業向中高端邁進。三次產業比調整和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截至今年5月,“1+5”新興產業集聚企業25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9家,高新、戰新企業分別達26家、27家。原煤產量、發電量分別累計達1.4億噸、865億千瓦時。現代農業質量提升,糧食生產連續8年穩定在12億斤以上。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通過科技部驗收。服務型、創新型、社會化和工廠化等多種農業新業態生機勃發。在全國性農業農村會議上作經驗交流7次。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1+3”城市商圈集聚商戶近1.5萬戶。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教育培訓等新業態蓬勃發展。
統籌實施改革209項,機構改革高效完成,金融改革成效顯著,國資改革不斷深化,州來集團資產超280億元。“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時限壓縮50%,“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100%,群眾辦事更加智能便捷。鳳臺縣始終把綠色發展作為基色,統籌推進城鄉建設、生態治理,縣域面貌煥然一新。縣城建成區面積達22平方公里,居住人口20萬人。建設主干路網10條,修復水系15.6公里,改造老舊小區59個,回遷棚改安置房10074套,建成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28個。累計投入5.1億元,建成美麗鄉村129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成效顯著。森林鄉鎮占比71%。城市綠化覆蓋率達43%。獲得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省美麗鄉村建設先進縣、第二屆安徽文明縣等榮譽稱號。
精準布局,下好“十四五”開局先手棋
今年以來,鳳臺縣精準推進,推動招商引資“多點多面”向“集約集聚”轉變。2021年1至5月份,引進內資項目資金額43.21億元;引進省外億元以上項目資金額27.43億元;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3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4個;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億元以上其他項目2個。
鳳臺縣搶抓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合肥都市圈等重大戰略機遇期,圍繞“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按照“工業園區化、園區產業化、產業特色化”的新思路,組織專業化招商骨干,組建“長三角”招商小分隊入駐蘇浙滬等重點區域,主動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合肥都市圈產業轉移,深化精準招商、全產業鏈招商力度,圍繞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特色產業,著力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深度融入國際國內產業鏈供應鏈。
大力實施“開發區北上”戰略,一手合力攻堅抓招商引資項目洽談簽約,一手握緊拳頭抓園區標準化建設,舉全縣之力,堅持把打造百億園區作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號工程,推進與長三角地區園區共建,深化開發區改革創新,實施“標準地”制度和“畝均效益”評價,統籌抓好道路、供水、供電、供熱等基礎配套,并結合“四送一服”活動,組建指導服務團隊,建立新建新投產企業數據庫,定期到企業宣傳政策、了解情況、精準服務,確保5G終端顯示、半導體、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產業層次高、帶動能力強的新興產業強鏈項目盡快落地開工、早日投產達效。
對標對表,打好高質量發展主動仗
高質量發展,不僅要做“特長生”,更要做“優等生”。近期以來,鳳臺全縣上下緊扣“高質量”目標任務,理清“怎么干”的實施路徑,在“六比六看”中找準差距,在“五破五立”中自我革新,在“四個一流”中爭先進位,找準標桿,明確路徑,擔當實干,以思想破冰引領高質量發展突圍,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反思不足、解決問題,圍繞“怎么看”“怎么干”“怎么發展”,掀起了一場思想破冰、發展轉型的實干“風暴”。
在加快工業轉型的同時,鳳臺縣還將加快推進煤炭資源整合和就地轉化,從注重規模速度型粗放型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奮力打造鳳臺煤電的“升級版”和長三角及華東地區能源的重要供應基地之一,全力推進鳳臺電廠三期、張集電廠項目,加快本地煤炭資源就地轉化為電力送往華東電網,打造長三角綠色新能源基地。
鳳臺縣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重要平臺和主要載體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多種形式農業規模經營。建立可追溯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機制,扎實推進農業品牌建設,顯著提升農業競爭力水平,推動鄉村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全面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實施全程機械化、水利數字化、適度規模化,做精優質糧、精細菜、畜牧、水產和經濟作物五大主導產業,做好沉陷區治理開發工作、建設好特色農產品基地、加快科技園建設,提高優質糧、畜牧、蔬菜、水產和經濟作物五大產業的產業化經營水平。充分發揮“馬店糯米”農產品地理標志、“州來綠港”智慧農業園、潤航循環農業、鳳臺牧原集團等特色、亮點農業產業,推進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促進示范區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由單一農業為主的傳統農村經濟向園區經濟轉變。(通訊員 徐艷友 李聰 記者 劉銀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