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大力推進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
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提高人民調解公信力。近年來,市司法局大力推進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建成覆蓋道路交通、醫患、物業、商會等多個領域的各級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53個,將一批較復雜、難處理、易激化的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充分發揮了人民調解維護社會穩定、創新社會治理的“第一道防線”作用。
中立“第三方”,巧解醫患糾紛
“為政府分憂、為醫院解難、為患者維權!”2014年7月,我市成立首個專業性行業性調委會——淮南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作為一個完全中立的第三方醫患糾紛調解組織,市醫調委成立7年來為患者爭取實際賠付金額達1645.53余萬元,調解案件回訪滿意率和協議執行率分別達到99%和100%,調結的案件做到100%案結事了。
“之前有一名患者入住我市某醫院后,在實行‘CAG+PCI’(冠脈造影+冠脈介入術)手術中,病情突然發生變化,經搶救無效死亡。患者家屬認為死者是醫院手術有誤造成的,要求醫院賠償。醫方則認為,手術指征明確,操作規范,患者的死亡與手術無關,雙方各執一詞,矛盾激化。”市醫調委調解員張淮濱回憶說,當時醫患雙方找到市醫調委提出調解申請,醫調委嚴格按照《淮南市醫患糾紛預防與調解辦法》規定,邀請相關醫療專家通過閱讀病歷及影像學資料,科學判定院方應承擔的責任。在咨詢專家意見基礎上,調解員集體討論并與醫患雙方多次溝通,達成雙方都滿意認可的調解方案。
自成立以來,市醫調委接待咨詢2000余人次,化解矛盾440余起,調解成功320余件,有效維護了全市的醫療秩序和社會的和諧穩定。2017年5月,市醫調委被評為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榮譽稱號;2020年被評為淮南市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先進集體。
和氣解“疙瘩”,護航企業發展
“你們倆本來就是生意上的合作伙伴,錢又不多,因為這點問題就鬧去法院也不值當!”近日,在淮南市總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會議室,調委會主任沈敏耐心地與兩位當事人溝通。
原來,張先生和朱先生因為經濟糾紛鬧得很不愉快,專程來到該調委會尋求幫助,沈敏主任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調解方案,并與他們進行當面溝通,最終在調解員的不懈努力下,雙方簽訂調解協議,當場握手言和。
“調委會自2019年成立以來,依法做好轄區民營企業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注重主動預防、積極化解矛盾糾紛,消除風險隱患,形成具有商會特色的調解工作制度機制。”沈敏介紹說,特別是去年,該調委會加強民營企業復工復產可能引發的生產經營、合同、勞動爭議等糾紛預防化解工作,有力維護疫情期間社會穩定。
近年來,我市各級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積極投身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組織開展疫情期間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以及涉疫情矛盾糾紛的排查化解專項活動。僅2020年至2021年第一季度,我市各級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依法依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5543件,已成為化解矛盾糾紛的重要力量。
探索創新機制,匯聚調處合力
“大通區建立‘四調聯動’工作機制,全區道交事故糾紛化解成效顯著。”大通區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王中光稱,大通區科學整合了法院、司法局、交警部門和保險行業協會四家單位的資源,創建了由司法局的人民調解、交警隊的行政調解、保險公司的保險調解和人民法院的訴前調解共同發揮作用的“四調聯動”工作機制,建立起集責任認定、人民調解、訴前調解、司法確認和保險理賠為一體的“一站式”糾紛處理通道,做到道交糾紛的快處、快調、快賠、快結。
“我們不斷加強與行業主管部門的統籌協調,以召開聯席會議、座談等不同方式,共同推進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制度機制建設。”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僅2020年,市司法局會同多部門分別召開全市金融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機制聯席會議、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商會人民調解工作聯系會議、全市集體訴訟制度座談會等,商討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了人民調解工作在特定專業行業領域矛盾糾紛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為平安淮南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社會環境。(記者 何婷婷)